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二)之三:何中华:马克思与孔夫子何以在实践观上跨时空“握手”?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25 21:35:21 0 马克思 哲学 马克思主义
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二)之三:何中华:马克思与孔夫子何以在实践观上跨时空“握手”?
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二)之三:何中华:马克思与孔夫子何以在实践观上跨时空“握手”? 2022-01-25 20:0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房家梁 责任编辑:房家梁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二)之三:何中华:马克思与孔夫子何以在实践观上跨时空“握手”?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 题:马克思与孔夫子何以在实践观上跨时空“握手”?

——专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

作者 安英昭 韩禹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标举的“实事求是”,是对此哲学问题的深刻回应,也是百年来屡创成就的重要法宝,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内核,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强调具有共通性;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与其实践力量的充分彰显,以及中国文化对实践取向的看重,都有着内在关系。当今世界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博弈,能否克制或搁置成见,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关乎人类共同命运。

2021年7月,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图为展出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像。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何种地位?

何中华:马克思把自己的新哲学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即“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特别标举“实践”这面旗帜。实践性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之所以能实现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变革,就在于他把实践置于其哲学的核心。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就哲学的原初基础来说,实践作为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使用过“物质实践”这一概念。突出实践的本质意义,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特点或曰优点。

二,就哲学的功能来说,马克思的学说也是实践性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指出,“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谓“改变世界”,就是人们诉诸感性活动,实际地而不是观念地改变现存的一切,是“起而实行”而不是“坐而论道”。这也是恩格斯称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功,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离开了这种鲜明的实践品格,是无法想象的。

2017年9月,由中华文化学院主办的“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端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中新社发 钟欣 摄

中新社记者: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历代大哲怎样看待实践、如何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文明根性?

何中华:儒家非常推崇“践履”和“躬行”,对知行关系多有讨论。譬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理论性的,而习是实践性的。“学”和“习”既不相同又不可分割。对于人的道德人格的成就,“习”乃为完成环节。

孔子主张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孔子那里,“行”构成其“四教”之一,所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荀子则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个观点影响到韩非子,后者提出的“参验”说,就可追溯至荀子。孟子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此之谓“熟仁”说。“熟”原指成熟,但到了宋儒朱熹那里,就被引向实践之义,例如他说:“想见前贤,造诣之深,践履之熟。”但朱熹强调知先行后,“义理不明,如何践履”;“只说践履,而不务穷理,亦非小病。”明季王廷相对宋儒有所矫正,格外强调“行”的优先性,他说:“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明清之际的王船山也认为,行为知之本,强调“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是故知有不统行,而行必统知也”;因此,他主张“必以践履为主”。从朱熹的“知先行后”,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再到王夫之的“行先知后”,有一个辩证的开展,显示的轨迹和取向,是向先秦儒家强调践履的复归。应该说,这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初衷。

2021年9月,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山东省胶州市少海孔子广场举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缅怀至圣先师。中新社发 王昭脉 摄

中新社记者:您在著作《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中论述了儒家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本质上的同构性,并指出这种同构性是马克思主义被中国选择的重要原因。两种实践观有何相通之处?二者如何在中国共产党人那里得到融会贯通?

何中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实践,侧重道德哲学的角度。道德属于实践的领域。在西方亦如此。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理论的、创制的和实践的三类,而道德属于实践知识范畴。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康德也把道德归属于实践理性范围。

中国传统社会从总体上说是“礼治”社会。“礼”的本义即为“履”,亦即所谓“行”。对“礼”的自觉有赖于对“礼”的践履。儒家重视“躬行”和“征验”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没有遇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文化心理阻碍。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获得了马克思所说“实践能力的明证”。这无疑是中国人信赖并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契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出,与其实践力量的充分彰显,以及中国文化对实践的格外看重,都有内在关系。正因此,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早年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说:“事实是当前的,是不能消灭的,是知了就要行的。”他还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是事实,不像唯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摇动。”毛泽东把知行关系作为其《实践论》的副标题,并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构成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这同中国古典文化一脉相承,又加上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发展。


中新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和行动方法是否具有超越中国的普遍意义?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推进有何启示?

何中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也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实事求是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但首先是实践的。正视现实,不回避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才是摆脱当代人类面临危机的开始。要解决问题,就必须首先直面问题。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真正“回到事情本身”,才能使我们同事情的本真状态照面。

当今世界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博弈,国家利益冲突、地缘政治纷争、意识形态碰撞、民族问题纠葛,加上新冠疫情肆虐等。这一状况,很容易使人陷入荀子所说的“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最可怕的是有危机而无危机感,有忧患而无忧患意识。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其实,“零和博弈”到极致,也正是走向“正和博弈”的转机,但需要人类的智慧去把握。在这样一个关乎人类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能否克制或搁置成见,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是非曲直,为未来选择一条希望之路,无疑是一种历史性的考验。(完)

受访者简介:


何中华(1962— ),山东莒南人,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历史地思:马克思哲学新诠》《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等著作。有些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译)载,在学界有较大反响。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42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