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走访深山看乡村振兴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23 09:47:26 0 彝族 产业 洱海

走访深山看乡村振兴(深阅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藏哀牢山余脉,隐居苍山背后,太邑彝族乡是云南省大理市的纯山区乡,也是大理市唯一一个洱海流域之外的乡。实现脱贫后,当地在交通、人才、产业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打破瓶颈、实现进一步发展?近日,记者走访调研太邑全乡5个行政村。

基础设施怎么样?

户户已通路,通信信号好

从昆明到大理,乘高铁要两小时。从大理市区到太邑彝族乡的路,是一个接一个的转弯。从乡政府到最偏远的村子,若是天气差,开车又要两小时。

“过去,全乡村子走一圈,少说也要一星期。不少路段未硬化,各村之间也没有连成环线。想从一个村去下个村,还要先折回乡政府再出发。”乡里干部群众说,脱贫攻坚以来,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是当地最明显的变化——原有道路弯多路窄,到雨季就泥泞不堪,现在全乡道路完成硬化,路路通、村村通、户户通成为现实。

近年来,太邑彝族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特别是通村硬化路作为脱贫硬指标之一,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从经济效益上看,乡间道路使用频率不如城市道路高,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和前提。”太邑彝族乡党委书记李进军说。

车行山间,除了在极个别山坳短暂出现信号不佳,在大多数地区包括最偏远的乌栖村石磺厂村民小组,记者的手机信号都是满格。“我们的对口帮扶单位中国电信投入颇多,富滇银行也有信贷支持,有力支撑了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李进军说。

除了看得见的基础设施,最深远的变化是人的思想。“路畅思路通,以前我们要千方百计上门动员群众外出务工,现在基本上青壮年都已经出去了。”太邑彝族乡党委副书记周博南认为,对于走出去的人来说,最大的收获与其说是收入,不如说是思路,毕竟收入管当前,思路利长远。

在周博南看来,“进城”本身就对村民产生深远影响,“有了路,只要不懒,总能赚到钱。年轻人普遍重视教育,不少村民宁可少赚钱、多花钱也要带孩子进城读书。”周博南说。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但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现在的硬化道路,足够群众进出交通,但距离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的标准还有明显差距,生产性道路建设需要持续投入。”周博南说。

人才留得住吗?

返乡创业者渐增,农业机械化提速

记者走访发现,长期留在乡里的年轻人数量较少,从事农业劳动的村民普遍五六十岁。数据显示,太邑彝族乡9301人中,2994人在外务工。

在李进军看来,青壮年外流对太邑发展来说不是坏事。当下看,当地村民外出就业收入早已经反超产业收入;长远看,返乡创业者正来自于外出者,正在逐渐增多,外出务工经商的本地人积累了资金、开阔了视野,才能回乡支持未来转型升级。

收入结构变化,改变了群众思想。随着就业收入增长,山区群众流转土地少了顾虑。“群众对土地的感情依然在,但让土地流转出去不撂荒,是对土地的尊重。”太邑彝族乡桃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超亮说。思想转变又进一步改变了群众的收入结构。

乌栖村党总支书记李绍飞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以前犁地靠牛,现在机械化提速了。村里有了专业的微耕机,只要规模够大、收入够高,不怕没人来干。一亩地赚三五千,二三十亩地的收入也算可观,一定会有年轻人来做这份活。”

产业如何培育?

防市场波动,盼发展旅游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山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仍然要靠就业和产业。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就业培训和服务机制,未来关键是培育产业。”李进军说。“发展产业,最怕的是市场波动。”李超亮介绍,核桃种植曾是桃树村主要产业收入来源。近几年,核桃价格持续下跌,每斤价格由几年前的20多元降到两三元,核桃种植收入也明显下降。怎么办?

“哪怕只收不管,也别轻易砍。”太邑彝族乡太邑村党总支书记茶枝果不认同放弃核桃产业的做法。李进军认为,未来发展第一产业要依靠规模经营。核桃树不仅不能砍,还要进一步拓展。

“我们山区乡也希望发展第二产业,增加本地就业。”李进军说。随着洱海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洱海流域内第二产业发展受到严格约束。几年前,太邑彝族乡关停硫酸厂等污染企业,腾退132亩工业用地,引入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并发展肉牛、蔬菜深加工等。

太邑彝族乡北眺苍山洱海,南望巍山古城,作为红河源,山头有树,山下有水。“挖掘自然美景、温泉、山顶风电场草原、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等独特资源,深山乡也有望吸引游客前来,进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李进军说。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本报记者 杨文明 【编辑:张奥林】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27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