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视频|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如何顺势而为、先发制胜?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22 09:43:00 0 数字 上海 城市

原标题:视频|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如何顺势而为、先发制胜?

2022年上海“两会”时间开启,城市数字化转型仍旧是热门议题。

1月20日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上海将聚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数字”为何重要?

第一时间追溯到新冠确诊者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及时完成甄别与隔离工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一次次高效快速阻击散发疫情,最大程度保证市民社会、经济生活的自由。而之所以能做到不打扰、有温度、人性化地开展常态化防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对大数据的精准掌握和智能辨识。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作为拥有近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等各种情形互相交织、错综复杂,因此,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1年,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上海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首次提出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并先后发布《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建设数字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上海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在郑磊看来,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应该是数字化创新应用的发源地,数据要素的枢纽和港口,数字化产业、人才和资本的聚集地,同时,也应有坚实的底座和基础,那就是完善的数字治理手段和制度建设。

上海下出先手棋

长期研究城市数字治理的郑磊注意到,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从20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近年来,成效逐渐显现。从率先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到信息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从重点推进11项数字生活标杆应用,再到重点建设“城市之眼”、道路交通管理、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齐头并进。

其中,“一网通办”当仁不让成为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目前已分别推出市级“好办”事项121个,“快办”事项124个,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36亿,办件量接近2亿。在此基础上,上海去年还实现了包括居住证办理在内的12件事项线上办、随时办的成效,极大提高了群众各项对公、对私办事的效率。

在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上,数字技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徐汇区城运管理中心打造的“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政府”、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数字吹哨的治理创新实践”、浦东城管的渣土车智能化治理模块......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城市的肌体和脉络中,极大延展了城市治理的触角。

数字经济也是上海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发力点。面对疫情冲击,上海率先提出促进12大领域在线新经济发展,为提振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感慨道,一场新冠疫情,加快了新旧动能的转化速度,也加速了上海对数字经济的系统性认知和建设,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会不断孕育出新的产业、业态和模式,成为“疫”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就已经超过5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发展数字经济,上海具有技术、区位、数据、场景、人才等多重优势。”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指出,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数据交易量全国第一,公共数据开放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离国际市场更近,全国三分之一的海底光缆在这里登陆……一系列优势条件,为上海培育数字产业提供了丰沃土壤。

未来又该如何“落子”?

“2022年,将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发力之年”,王振表示,在全球布局数字产业的当下,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与第一名美国相比,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上海理应抢先一步,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为此指明了聚力方向,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安全软件等供给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此外,数字技术也要关照传统行业,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新建4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力争在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同时,还将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便捷就医2.0版,实现公共交通“三码合一”,扩大智慧菜场试点,大力推广为老服务一键通,持续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等一系列举措,让市民全方位感受数字生活。

“一网通办”也将迭代升级,布局全域应用场景,再推出一批零跑动、零材料、免申即享、智能速办事项,加快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面向未来,上海数字化建设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当然,在转型过程中也会遇到‘阵痛’”。丁波涛说道,例如,人脸识别技术的违规使用可能侵犯公众隐私,关键领域的数据垄断让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如何防范数据、技术滥用和经济安全风险,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郑磊则更关注老年人、低收入者等“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城市里的生存状况,“我们建设国际数字之都,要兼顾速度和温度”。郑磊强调,应充分考虑这部分群体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打造更为友好的产品和场景,并酌情保留一些传统渠道作为“托底”,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才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宋懿)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21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