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5年前偶遇习爷爷的滑雪男孩怎么样了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20 09:00:35 0 冬奥会 北京 志愿者

2017年,刘重渊得到了一个特别的10岁生日礼物——妈妈帮他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区云顶滑雪场报名了一个双语滑雪冬令营。谁也没想到,1月23日,在冬令营练习滑雪的刘重渊偶遇了正在云顶滑雪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当时,看到前方有一群人,刘重渊急刹、回转,然后停在了一处斜坡上。看到习总书记在人群中向他招手,接着周围的人让出了一条路,他就从斜坡上滑到了习总书记面前。习总书记俯下身子,抬高了他的防雪镜,问:“你想参加冬奥会吗?”“想,但是冬奥会男子组太难了,我可能选不上,不过我至少可以做一名志愿者!”

这次短暂的对话,让刘重渊坚定了两件事:坚持滑雪、努力成为一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小小少年 认真践诺

5年过去,刘重渊如今是北京市清华附中的一名初三学生。回想起5年前的那次对话,他说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知道了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这件事”“原本的我就想着滑雪玩儿,习爷爷让我准备比赛,我自知差距太大,没敢应啊”。

“当时回答习爷爷至少我可以做志愿者的时候,是灵机一动。”刘重渊告诉记者,妈妈曾经讲过自己当亚冬会志愿者的经历,“后来,妈妈给我看了奥运会志愿者的选拔要求,我才知道,没那么容易被选上”。

原来,成为一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为此付出努力,比如具备一些专业素养和技能,所以,刘重渊树立了要努力成为一名志愿者的目标。

接着,刘重渊很认真地为加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队伍做准备:一方面,带着服务意识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努力参与滑雪场上的志愿服务,比如急救活动、义务教练,以此提高自己的滑雪专项志愿服务能力。

后来,随妈妈赴国外访问学习期间,他在当地图书馆也参加志愿服务,给低龄孩子分享好书、统计阅读量。在他看来,“通过这些活动,我丰富了经历,也增长了经验,尤其是怎么应对人们的各种提问、疏导人流、耐心照顾喧闹的孩子,这些经验都很宝贵”。

刘重渊在访学期间参加了不少滑雪比赛,仅高山组比赛,他就参加了6次,还拿到了混龄组高山大小回转周赛金牌、月赛银牌。比赛时,他总是戴着有五星红旗标志的头盔,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来自中国,来自即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北京,介绍中国的移动支付、电商物流、网络教育、高速铁路等,“他们都很羡慕甚至惊叹,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刘重渊还积累了不少和体育赛事相关的英语词汇。除收看体育赛事的英文报道外,他还主动找外籍教练、运动员聊天,提高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希望自己在做志愿活动时与国外人员沟通能“兼顾‘专业’与‘地道’”。

“滑雪让我受益良多”

与此同时,刘重渊坚持滑雪训练。

每年寒假,他都会去张家口崇礼训练。滑雪的时光让他感到快乐,“那是一种飞翔的感觉,在雪道的每一次滑行、转弯,都感觉是在‘放飞自我’”。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时正参加滑雪训练的刘重渊在万龙滑雪场滞留约两个月。3月下旬以后,天气渐暖,雪道消融出现水和冰,这种状况给滑雪训练尤其是大回转训练增加了一些困难。为了和天气“抢时间”,他不得不更早起床,“我特别喜欢滑雪,所以中午偷偷溜去小树林‘滑野雪’。”

2月底至3月初,来山上滑雪场训练的人并不多,妈妈索性带着刘重渊从山下租住的房子搬进山上的滑雪场,让他专门跟着教练学习滑雪。在高山上滑雪,身体必须顺着雪道的坡度和弯度随时调整转体幅度,遇到最急最猛的弯道,几乎需要全身侧贴雪道才能通过。他没想到,那次意外滞留而坚持下来的训练,使自己的滑雪技能有了很大进步,“能驾驭更长的雪板了、速度更快了”。

那段时间,为了兼顾学习与滑雪训练,他每天下午4点之前参加滑雪训练,之后至晚上10点都用来上网课、学习课程知识。刘重渊和妈妈原本想赶在清明节假期时回北京,原定4月2日完成最后一天训练、4月3日启程回家。“我动作太猛了,摔了,明显听到左腿骨的‘咔嚓’声。”接骨时,医生和他开玩笑,是撞树上了吗?断得整整齐齐,像掰断的。

疫情期间,学校举行了居家运动会,规定最多可以累积200个积分。但因还在骨折康复阶段,很多项目刘重渊都无法完成。于是,他开动脑筋给自己想出了不用动腿、用手颠乒乓球的项目。最终,他一口气儿颠球278次,给班级贡献了200个积分。

在刘重渊看来,滑雪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从学习滑雪开始,我好像就没怎么生过病,从来没感冒过,也比较‘抗冻’。”他说,滑雪是一项极限运动,在飞速的滑行中需要保持绝对冷静,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练曾说,训练时我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比赛很稳,能够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滑雪真的让我受益良多”。

但因未满18周岁,刘重渊并没能如愿成为北京冬奥会的现场志愿者。不过,他与北京冬奥会的缘分依然没断。

冬奥宣讲让热爱有了个出口

去年7月,刘重渊意外地接到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的邀约,邀他写下自己与冬奥结缘的故事。他没想到,自己的故事让他成了北京冬奥会宣讲团的一员。

与刘重渊同台宣讲的有残奥会冠军、奥运会火炬手、中国首位滑雪世界冠军、高铁复兴号科学家等。“比起他们来,我的事情不值得一提啦。”刘重渊说,如果不是父母一直支持、鼓励,“我都不好意思去”。

刘重渊“入队”最晚,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好吗?这让他备感压力。最初,他因为有一点紧张讲得磕磕巴巴。为此,北京冬奥会宣讲团里的王老师经常给他“加餐”。那是一段有点痛苦又很充实的经历:前一分钟,老师还鼓励他“有进步,这次语速稳了一些”;后一分钟,就会因为一些失误被喊话“再来一遍”。其间,他更新了20几版宣讲稿,反复打磨。

在初三参加宣讲团,刘重渊不是没有学业压力,“但还应付得来。”他说,学习很有意思,自己更喜欢物理、化学、生物,经常看一些知识拓展型课外书,但“不爱做卷子”。谈到新年愿望,他说:“我特别喜欢清华附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想继续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学习和生活。”

为不耽误刘重渊的学习,宣讲团把他的宣讲任务尽可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清华附中的老师也很支持我参加宣讲活动,偶尔时间冲突,请假都同意。同学老师以我为荣,我就尽力讲好每一场。”刘重渊说。

今年1月4日,刘重渊所在的北京冬奥宣讲团荣获“2021北京榜样”特别奖。在刘重渊看来,宣讲团的作用是让北京冬奥会更加贴近百姓。“冬奥宣讲员都是普通人,讲的是普通人的事,但是我们立足本职、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冬奥宣讲让我们将热爱找到了一个出口”。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足20天。虽然最近还在上学,但刘重渊正努力钻研如何剪辑视频、制作海报展板。还想和同学筹划完成一些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宣传内容。但目前还只是个设想。他说,举办冬奥会是我国向世界展现综合实力的一场“大秀”,“每个点点滴滴的小事、小贡献,滴水成海,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北京的面貌、现下中国的面貌。让这片海更美好、美好到惊艳世界,就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06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