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人与动物如何“各安其所”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19 19:19:47 0 湖区 野生动物 沅江市

新华社长沙1月19日电 题:洞庭湖畔候鸟“打劫”鱼塘,麋鹿逗留村庄……人与动物如何“各安其所”?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苏晓洲、阮周围、谭畅

成群结队的候鸟把农田、池塘当成“食堂”,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珍稀动物麋鹿逗留村庄数月,啃食、踩踏农作物……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和动物保护措施落实,洞庭湖区的生态涵养功能持续恢复,野生动物种群规模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野生动物频繁进入乡村,在农田、鱼塘、果园栖息觅食,对当地人的生活、生产造成干扰。

野生动物走村入户“会餐”

“新华视点”记者深秋初冬时节在洞庭湖区采访时,正值北方候鸟南飞高峰期。

在南洞庭湖畔的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以及西洞庭湖畔的汉寿县,记者看到,广袤的原野、湿地上鸟群翔集,它们自在地觅食、嬉戏,其中不乏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例如鸬鹚、白鹭、小天鹅等,此外还时常能见到白鹤、灰鹤。

记者发现,湖区很多精养鱼塘上严实地覆盖着一层网,农田旁竖立着身披布条的“假人”。在一些养殖甲鱼等名贵水产的池塘边,有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不停地穿梭巡守,以防止野生水鸟“打劫”。

野生水鸟,被湖区农户视为种植、养殖的“天敌”。“湖区的鸟太多、吃东西太猛!有的养殖户价值几十万元的虾苗、蟹苗,在几天内被鸟群吃光,大家被搞怕了!”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刘克欢说,他家60亩鱼塘也铺设了大网。

当地农民说,鸟群大规模“过顶”,有时长达几分钟。特别是大量鸬鹚等从天上飞过时,如浮云般遮天蔽日。鸟儿停落在田间、池塘觅食,“享用”农作物和人工养殖的水产。鸟群过后,农作物、水产常常损失惨重。

在汉寿县岩汪湖镇武竺山村的明珠种养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群鸬鹚停留在鱼塘内捕食。合作社负责人戴鹏飞对此很无奈:“鸬鹚数量众多并且天性灵敏,稍不留神,鱼苗和一些小甲鱼就被吃得干干净净,有时一天损失上千元。”

湖区基层政府时常收到当地百姓“野鸟开塘”“清空鱼苗”等抱怨。沅江市南大膳镇林业站站长郭建明说,有时一天接到十几通电话“报损”。

郭建明等人说,农作物收获时节,在南大膳镇大东口村的农田里,常能看到乌泱泱一大片白鹭、鸬鹚。它们不怕人,连轰隆隆的农机也吓不走,甚至放鞭炮都不怎么管用。大东口村村民胡小阳说,一些野生鸟类爱吃油菜、玉米、虾苗,“种一丘田有时要播好几遍种子,好不容易等秧苗长大,鸟群来过几次,产量就损失一大半。”

除了鸟类,麋鹿等其他野生动物也不时侵扰洞庭湖区农业生产。

沅江市漉湖芦苇场兴隆管理区种植大户陈菊香说,麋鹿是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人绝对不能伤害它们。曾有30多头麋鹿在村里“赖”了一个多月,自家15亩庄稼被麋鹿、野鸡和野兔啃得所剩无几。

2021年10月24日,一头麋鹿在沅江市南大膳镇双港村中觅食。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沅江市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站站长熊立先说,曾有一头麋鹿在当地几个村庄停留了18个月,“胡吃海喝”后体重从约60斤长至300斤左右。当地农民为这头麋鹿拍了不少“写真”,画面中,这头麋鹿体型高大威猛,在农田里肆意踩踏、啃食。

农业生产与野生动物活动矛盾逐渐凸显

近年来,野生动物“出山”“进村”“进城”的新闻频现报端。这既体现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有力、生态环境日益向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局地野生动物饱和问题。洞庭湖区物产丰饶、鸟兽云集,人与动物争地矛盾逐渐突出。

洞庭湖区很多百姓、干部介绍,在过去野生动物保护不力的时候,被利益或者食欲驱使,在候鸟南飞季,有些人扛着猎枪、拿着弹弓打鸟,或者在候鸟迁飞栖息处张网捕鸟,更有甚者还用拌有农药的诱饵毒鸟,湖区野生水鸟数量远不及现在。

如今,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深入人心,法律执行严格,捕猎者销声匿迹。特别是长江禁渔令颁布和推行更严格生态保护措施后,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得以迅速恢复,野生水鸟逐渐增多。

仅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野生水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据观测,保护区鸟类种数近几年间从205种增长到226种。近年来,保护区野生水鸟种群数量平稳维持在3万只左右。

据悉,目前在洞庭湖区“打家劫舍”的动物,大都是受法律保护、严格禁止捕杀的,它们在湖区觅食造成的农业损失事件频发。

洞庭湖区各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沅江市被白鹭、天鹅、麋鹿等野生动物致害的受损面积总计34.1万亩,损失金额6730万元;常德市陆生野生动物(野猪、猪獾、熊、鸟类)2020年致害面积约31.7万亩,经济损失估算3735.4万元;另据了解,益阳市、岳阳市等湖区的农业生产所受损失也很大。

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有道可循

受访洞庭湖区干部、百姓普遍表示,野生动物大量增加,有力印证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转好,应坚定不移继续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与此同时,要直面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增多的挑战。

沅江市漉湖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副主任庄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龙等人认为,广袤的洞庭湖区容得下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关键在于“各安其所”“相安无事”。

一些专家说,大部分野生动物并不“乐意”与人类混居、争食,当前出现的一些“鸟兽入侵”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野生动物生存需求尚不能得到较好满足。建议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大投入,对麋鹿、候鸟的食源地加大保护,丰富外湖食物源;那些原本属于鸟兽的生存空间如自然保护区、天然湖泊等,应当严格限制人类活动,还水面、湿地于鸟兽。

业内专家建议:

——以生物多样性促生态平衡。

湖区有的农户发现,在田间地头摆放人造猛禽,或者使用蓝牙音箱模拟猛禽叫声,能产生一定的驱鸟效果。

有专家表示,当前一些地方生物多样性正处于恢复早期,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监测,及时开展科学调控。对于局地种群数量较多,且适宜迁移的野生保护动物,可适当迁地保护;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保护或培育鸟兽食物链顶端的旗舰物种如鹰隼,以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推广运用合理的技防措施。

记者看到,近年洞庭湖区新建的一些生产设施安装太阳能超声波驱鸟器,小范围内驱鸟效果不错;还有一些农庄、渔场和果园安装闪光陀螺棒、亮光彩纸小风车等,既不伤害野生水鸟,也起到了一些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对目前出现的技防措施应该开展研究,对直接危害野生鸟类生息的要严格禁止,而对合理的技防手段则值得加以扶持和推广。

——建立健全可操作的补偿机制。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曾于2015年开展过一次鸟损补偿工作,对保护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农田鸟损进行补偿。全程参与的野保专家彭平波说,那次补偿效果不够理想。“农户一攀比,极易引发矛盾。目前国内鲜见成功的鸟损补偿安排,很有必要探索制订相对统一的政策。”

沅江市漉湖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主任曹亮兵等建议,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及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省级层面加大资金补偿力度,或建立专项资金,维护湖区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均衡。 【编辑:任靖】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04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