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14 10:10:06 0 村里 工作队 村民

刚刚过去的2021年,从年头到年尾,广大农民辛勤耕耘,辛劳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这一年,消除绝对贫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建成全面小康,物阜民丰、岁月静好;粮食再获丰收,仓廪殷实,根基稳固。

回首来路,收获满满;展望前方,未来可期。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新征程新使命,“三农”发展再启新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种粮农民邱杰波

拉长链条效益高

本报记者 郁静娴

“只要找对路,搞农业大有前途。”说这话的邱杰波,是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秦堰村的一名85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他,2010年回到村里,注册家庭农场,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如今已跟庄稼打了10多年交道。

邱杰波赶上了好政策。市里对35岁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每年给予2万至3万元的扶持资金。他把这笔钱全花到了农机上。扶持资金再加上贷款,他的家庭农场里,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碾米机、大米色选机等一应俱全,凭借专业优势,农场实现了从产前到产后机械化作业一条龙。邱杰波坦言:“现在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种地还得靠机械、靠科技。”

农机不断升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20年6月,邱杰波购买了全慈溪市第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和物联网技术,为传统插秧机“智能升级”。邱杰波感慨:“智能农机能自行规划最优线路,完成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作业,方便极了!”

在慈溪,晚稻每年11月初开始收获,这也是邱杰波最忙碌的日子——白天接待游学团队,带同学们体验割稻、打米、烘干,晚上抓紧加工稻谷、包装成品米。

“去年我种了200多亩水稻,全是‘嘉禾218’优质粳稻,亩产上千斤,一半卖给粮库,每斤1.5元左右。剩下的加工后卖到商场。”邱杰波说起种粮经很自豪。这些年他注册了商标,走起品牌路线,“我们的大米每斤能卖3.5至4元,谷壳作为饲料提供给养殖户,一斤7毛钱,一年毛利润能到10多万元。”

从种植到托管、再到加工销售,还有稻田游学,邱杰波尝到了拉长粮食产业链的甜头。

横河镇是慈溪市重点产粮区。前两年,镇里成立了金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年轻的邱杰波被选为联合社负责人。“联合社这头有农机,农户那头有需求,两头一拍即合。”邱杰波说,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联合社推动了“机械翻耕、直播、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初加工”六位一体机械化服务,让更多的种粮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今年有啥打算?邱杰波信心十足地说:“肯定还要再扩大种粮面积。前几天,农场已经新签了300亩地的流转合同。接下来,还要做强稻米加工,开展好社会化服务,让更多农户通过机械化种粮迎丰收。”

外出务工人员李蕊

一技在手收入稳

本报记者 常 钦

迎着朝霞,在中建二局雄安新区的一处建筑工地,李蕊开始新一天工作:戴好手套,扣紧安全带、防坠绳,不到5分钟,从地面娴熟地爬上50米高的驾驶室。作为塔吊女司机,这个不足5平方米的“方格子”是李蕊的大舞台——放钩、升降、码放……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钢筋、水泥、脚手架管等建材被精准放到指定位置。

“眼尖、手准、心细,吃手艺饭,心里踏实!”李蕊精神干练,很难将这双纤纤细手与巨大的塔式起重机吊臂联系到一起。

2021年3月,李蕊告别老家贵州毕节,来到雄安新区务工,“扣除日常花费,不到一年,存下7万多块钱。”算起收入账,李蕊笑声爽朗。

塔吊司机这份工作干起来并不容易。李蕊坦言:“最开始攀上爬下,两腿发软、手心冒汗,每天完成80到100吊的工作量,这都需要过硬心理素质和精湛操作技巧。”上塔前认真调试,下塔后保养设备,李蕊凭着一股子好学劲儿,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每天练习8个多小时,顺利考取操作资格证,持证上了岗。

一技在手,月收入“水涨船高”,涨到了9000多元。李蕊告诉记者,现在工地为农民工工资发放建起“专款专户”机制。“每月工资按时打到个人卡里,及时便捷。我按月给老家亲人打钱,成就感满满。这不,又给孩子买了个电话手表,直接能视频通话,可方便了!”

除了收入,李蕊也为工地的居住条件点赞。“冬天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她说,建筑工地对于农民工的保障越来越好,每间宿舍里都配备了空调,提供24小时热水,食堂饭菜可口,价格不贵,“以前担心的各种问题都解决了,一下子踏实了。”

现在建筑行业对于技术型工种需求越来越多,说起自己的职业规划,李蕊掏出一份“学习投资计划”:她每个月从工资里取出一部分,买学习资料和报考职业证书,“艺多不压身,我打算再考个挖掘机证书。”

过去一年,雄安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楼房不断刷新“高度”。李蕊既是高空中的“靓丽舞者”,也是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见证者。“瞧,这是我从高空拍的大楼,漂亮吧……”从挖地基到建高楼,从和泥水到栽绿植,手机里的一张张照片是李蕊和这座新城共同的成长日志。

“我的新年愿望是带孩子来工地看看,将这份与城市一起成长的幸福讲给他听。”李蕊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康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 王 浩 李晓晴

青山叠叠,一垄垄茶树犹如条条绿带盘绕。张康深吸一口气,清爽空气伴着茶香沁入心脾,“好生态一定能长出好产品。”

发展生态茶园,张康为这件事忙活了大半年。2021年5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计局工作的他,把办公室“搬”到深山里,成了鹤峰县东洲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接过“接力棒”,他向前任队长“取经”,之后马不停蹄开座谈会、找村民拉家常。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成了张康的心头大事。翻开村里的账本:2018年全村脱贫,通了水泥路、自来水;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多元……“这是一任任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成果,我们不仅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还要再上新台阶。”张康深感肩上担子不轻。

产业“筋骨”强起来。以前,村里人几乎家家种茶,可这些年市场变化快,村民跟不上趟。“只要找准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茶叶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张康盘算着,村里山清水秀,这是最大的优势,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保准错不了。

新技术如何推广?村民接不接受?摆在眼前的挑战不少。张康和工作队队员们在村里开了动员会、找种植大户示范、帮村民抠细账……“我们和茶厂对接,品质好的,高于市场价收购。”一趟趟工作做下来,大家伙儿的底气足了。

“用上了有机肥,产量增了,茶叶质量也好了,每亩能多挣500元。”茶农佘坤明感慨。一户户茶农签订绿色生产承诺书,一座座茶园升级成生态茶园。年底算账,每斤鲜茶价格高了5毛钱,预计茶产业一年带动农民增收350万元。

靠着好山好水,村里的发展潜力不小。田间连车间,茶园变公园,让一二三产融起来,是驻村工作队的新探索。张康打开一张规划图,22个项目建设点密密麻麻标注着,“等林果采摘园、教育研学基地等基础设施建好了,种加销游环节就能打通,‘一季收’变成‘季季收’。”张康说。

瞄准村民急难愁盼事,下足绣花功夫。“家里的水龙头不出水”,2021年10月,有村民遇到吃水问题。“连日干旱,村里水源不足。”张康和村干部排查问题,开辟水源,铺设水管,17户村民很快喝上自来水。

“管好水,才能长久受益。”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成立饮水协会,19座水池、25口水窖都有专人负责,不少受益农户、党员代表积极参与到日常巡护中。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把村里的事一件件干好,确保帮扶不断档,带领乡亲们向着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张康道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编辑:王禹】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369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