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东西问·解密|考古百年,文物如何促进中西文明“相遇”?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13 22:20:30 0 叙利亚 文物 博物馆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考古百年,文物如何促进中西文明“相遇”?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宋春丹 鲍安琪


中国现代考古诞生的一百年里,许多来自异域文明的文物到访中国。作为文明交流的“使者”,穿越千年的文物是怎样跨越千山万水与另一文明古国的观众迎面相遇?记者在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寻找讲述叙利亚、日本、秘鲁等国家来华文物巡展的传奇与故事,尝试以“点”展现文物跨文明交流之“面”。

“叙”写传奇

叙利亚文物展的起因可追溯至2019年5月。

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他还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国博开幕。展览汇聚了亚洲47个国家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共计451件(组)展品。通过这次契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亚洲46个国家的文物部门建立了直接联系。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闭幕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为配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展开行动。叙利亚作为人类文明起源的两河流域国家、“文明十字路口”,其文物价值很高。鉴于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通过电邮联系了叙利亚文物与博物馆管理总局,提议在中国举办叙利亚文物展。叙利亚方面给予了积极回应。

参展展品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贾颇勒博物馆、拉塔基亚博物馆、霍姆斯博物馆、塔尔图斯博物馆、德拉博物馆、斯维达博物馆。

经过商定,叙利亚文物展第一站落地深圳南山博物馆,展览时间为2021年6月至9月。

资料图:2021年12月30日,“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揭开面纱。图为石制人头像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贵货”的来华路

2021年3月8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官网上发出了询价函,就“失落的天堂——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暂定名)”展品包装运输服务进行公开采购。

最后,上海汇展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这次展览的包装运输服务供应商。采购成交金额为166万元人民币,展览名称改为“‘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2019年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期间,叙利亚文物就是由上海汇展承运的,汇展派出了两位员工去做交接工作。

文物被称为“贵货”,其运输费用是普通货物数倍。按惯例,不管能否装满,运送大批次文物都会花高价包下一整个航空集装板。航空公司人员给集装板套上网套后,全程不再拆开。只有777级别的宽体大型飞机才有专用货舱容纳航空集装板,而叙利亚机场较小,无法起降大飞机,所以要转经第三国发运。

按照叙方安排,装载文物的恒温车由四人持武器乘吉普车全程押运,且运输路线完全保密。运输途中遭遇了当地武装的交战,被逼停几小时,不得不临时改换路线。在过境第三国海关时又遇到波折,由叙利亚驻当地使馆出面才解决。

与2019年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叙利亚只有37件文物来华相比,这次展览共195件文物,数量大增。叙利亚文物饱经战乱,其中很多器物经过修复,格外脆弱,需要精心点交,精心维护。

由于叙利亚是“一带一路”国家,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还借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的文物配合展览,以此体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资料图:2021年12月30日,“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上展出的人物浮雕(左)和立狮石板浮雕(右)。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疫情催生的新展览模式

如果说叙利亚展是因为疫情而叠生变数,那么另一场浮世绘展就是几乎中途打了水漂。

“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的策展工作启动于2019年。那时,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几家博物馆共同策划引进浮世绘展览,与主办过大量展览的日本神户新闻社接洽,进展一切顺利。

展览大纲已写就,展品已确定,本计划于2020年5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首站开展。起运前夕,新冠疫情席卷而来。

交流中心开始寻找新的展品提供方,通过日本合作方找到了私人收藏家族企业浅井收藏,对方同意文物在无人随行的情况下来华。交流中心还尝试了一种新模式,以覆盖成本、略有盈余的价格将展览举办权委托给另一家公司。

2021年3月到5月,《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三号馆举办,集中展出了近100幅日本浮世绘原版古画。这些画创作于江户和明治时期,是第一次在中国国内展出。

民间独立策展

相比之下,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就幸运多了。早在2019年夏末,这批文物就由秘鲁入境中国,此后一直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因此没有受到疫情太大影响。

展览集中展示了秘鲁11家知名博物馆馆藏的木乃伊、石器、陶器、金银器、羽毛、丝织品等155件(组)珍贵文物,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世纪,是目前中国国内展出的最系统、规模最大的安第斯文明展。

资料图:2021年1月21日,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导赏活动。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这也是民间独立策展人赵鸥策划的第七次大型对外文物交流展。此前,他的公司与捷克、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国知名博物馆合作,成功引进了“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展”“千年马约里卡陶瓷精粹展”“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和“江户名瓷——伊万里展”等大型展览。

赵鸥介绍,国内民营性质的策展机构为数不多,做国际性古典文物展览的更少。公司借鉴国外的策展人模式,一直维持不大的人员规模,与专业机构精细合作,进行策划统筹,协助博物馆办展。

赵鸥表示,一场展览从策划到落地,最难的环节就是与各方的沟通。作为民营策展机构,与国外权威知名博物馆沟通过程繁琐漫长,审批流程也很复杂。

他很早就萌发了引进一场南美文物展的想法。秘鲁博物馆的文物要出国展览,需要经过秘鲁文化部批准。2017年,他与秘鲁文化部进行了初次接触。经过数次沟通,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经过实地考察,展览框架被确定为梳理安第斯文明的历史文化脉络,展示安第斯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展品也据此挑选,例如选择木乃伊以讲述安第斯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2019年夏末,秘鲁11家博物馆的155件(组)展品踏上旅华路。9月24日,山西博物院百年建院之际,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首站开展。随后这批展品又先后赴天津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2021年5月,秘鲁文物从广东省博物馆运抵巡展的最后一站——首都博物馆。5月21日,作为庆祝中国和秘鲁建交5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在拉美13国驻华大使和外交官的见证下,“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并一直持续到8月22日。

穿越千年、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异域文明,就这样与另一个文明古国的观众迎面相遇。(完)

【编辑:陈海峰】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367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