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黄崖关长城骨子里流淌的“中国基因”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31 21:43:04 0 长城 天津 滑雪场

天津12月31日电 题:黄崖关长城骨子里流淌的“中国基因”

作者:张少宣 汤润清

长城,见证中国发展的千年历史。天津,黄崖关雄、险、奇、秀,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重的墨迹。

弘扬长城精神,传承爱国情怀。当长城与天津这座城市相遇,从民族英雄戚继光到现在普通的一位巡护志愿者;从当年在抗日战争中送鸡毛信的姑娘,到现如今每日游走于长城沿线记录黄崖关故事的摄影爱好者……一道道历史辙印与今朝相连,更清晰地将这条关隘的使命感、责任感并联着这座城市的沉稳与深厚镌刻在时间的卷轴之上。

天津记者团深入黄崖关长城实地采访,两天的行程体会到的是凝结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感受到的是迸发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和力量。沉浸在这段时光的神秘旅程里,仿佛可以闻到时间那头的香,体会到一如当初你我降生在这片土地上命运的高远莫测。

冬日里的黄崖关长城 王在御 摄

文明足迹 保护便是传承

天津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40.28公里蜿蜒于蓟州区内。雄浑博大间,印刻着的是“古郡渔阳”独特的智慧和魅力。其最精华的黄崖关长城,以“蓟北雄关”位列津门十景之首。“黄崖夕照”“二龙戏水”“云海烟波”等自然景观和“八卦关城”等人文景观更是声名远播。

长城见证着中国历史气象万千的变换历程,象征着民族气节的坚韧与不屈,一砖一瓦间皆是文明足迹的烙印。“爱我中华、修我长城”,1985年,天津便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对黄崖关长城进行修复。至今提起当年的修复过程,黄崖关村81岁的老人孟庆和还能娓娓道来。“当年我负责运送石料,那时候根本不会觉得累,觉得修长城是一种荣耀。”翻开当年的“长城志”,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记载:“河西区红旗制帽厂的工人、干部把献血领到的营养费捐献出来,他们说:献血光荣,把这笔钱用来修长城更光荣。”“退休工人马秉春在捐款200元后的附信中说:我退休了,现奉上200元积蓄,给长城添一块砖石,略表我的赤城之心。”

黄崖关长城博物馆讲解员为记者团讲解长城故事 王在御 摄

在天津人民空前的参与热情中,黄崖关长城三期工程共修复太平寨段和黄崖关段明长城3025米,敌楼20座及关城、城楼等多处建筑。时至今日,长寿园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唯一由女性修建的巾帼楼诉说着爱国坚贞之情享誉全国。八卦关城、长城博物馆、百将碑林、百家碑林、名人篆刻碑林等文物景观更是吸引中外游客赞不绝口,黄崖关长城已然成为天津精神的一张响亮名片。

走进长城沿线首个专题性博物馆——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听讲解员讲述从未被攻破的八卦城传奇故事,看每一件出土文物上的岁月留痕,“保护”仿佛已经是流淌在蓟州区人们血液里的传承因子。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长城资深摄影爱好者王广山在黄崖关长城拍照 王在御 摄

“这些年,我们每日巡护在长城沿线,除日常养护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记录长城本体的变化情况。发现有大的裂缝、鼓闪都会及时上报。2019年,我们发现黄崖关长城21段出现了大面积鼓闪,空鼓很严重。根据天大设计院设计的方案,天津文物局专家进行论证后,对这段长城进行了快速维修。当时用的是最古老的办法,修复过程中原来的石头在哪个位置都要做好编号、登记,最后按照原位复位。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粘合剂是白灰和黄土混合的三合土,没有带进一点现代材料,这就是对长城的尊重与保护。”蓟州区盘山(长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蒙占杰说道。

修复长城,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消除安全隐患,让每一位游览长城大美风光的游客都能乘兴而来,尽兴安全而归。这就是如蒙占杰这样的长城守护者最朴实的想法。

冬日里的黄崖关长城 王在御 摄

记录传播 中国之姿震撼世界

对于黄崖关长城的记忆,王广山说它四时景不同,步步有玄妙。一根登山杖,一台相机,长城就像是王广山的至亲,在他拍摄的影像中、在他每日踏过的石路上、在与不同面孔相视的视线中,讲述着长城精神与一座城市绵延不息的故事。

“我拍摄黄崖关长城有30多年了,作为新华社的签约摄影师,我用一个个镜头,一张张图片将黄崖关长城的美推送到全世界。这里春天山花烂漫,夏日云海烟波,秋季彩叶飞舞,冬景白雪皑皑。我对它的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与你相遇,由衷欢喜’。”在蓟州区的摄影圈,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位今年已经67岁,却依然每日都“爬长城”的摄影家,他就是王广山,只要是说起长城,他总是满脸笑意,一腔热爱,快乐的情绪可以感染身边所有人。

蓟州区下营镇黄崖关村党支部书记史贺东接受采访 王在御 摄

拍摄长城是件辛苦活,但王广山却乐此不疲。在跟随王老攀爬长城的过程中,年轻如记者们都难以追上他的脚步。“咱们左侧的山叫半拉缸山,是黄崖关长城东边的起点,到这个点位拍摄的最佳时机就是日出之前,有时夏天夜里下大雨,我们摄影爱好者凌晨2点多就得从城区过来,3点得准确到达停车点位,再爬上山,这样才能拍到我们心里预想的迷人美景。”

2015年9月16日,王广山在半拉缸山拍摄长城红叶时不慎踩到一块活石,连续折了三个跟头,伤了一根手骨,头也摔出一个血洞,相机更是摔得惨不忍睹。但王广山说,他没有怨言,因为拍到了黄崖关长城迷人的美景。现如今,王广山手中的登山杖,就是康复以后影友们建议他配备以防万一的。

“至今我数不清自己拍了多少照片,但用硬盘算10个T总是有的。而在蓟州区,和我一样的摄影人很多,大家爱长城拍长城,对这里的草木了如指掌,对这里的砖瓦烂熟于心。而大家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世界看到中国之姿。”王广山说他至今拍摄到最满意的一张摄影作品是几位外国友人在长城上的背影,光影投射下,他们举手欢呼,身影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通过蓟州区摄影家们的镜头,所谓中国魅力,就是这样借由长城砖“至今我数不清自己拍了多少照片,但用硬盘算10个T总是有的。而在蓟州区,和我一样的摄影人很多,大家爱长城拍长城,对这里的草木了如指掌,对这里的砖瓦烂熟于心。而大家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世界看到中国之姿。”王广山说他至今拍摄到最满意的一张摄影作品是几位外国友人在长城上的背影,光影投射下,他们举手欢呼,身影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通过蓟州区摄影家们的镜头,所谓中国魅力,就是这样借由长城砖瓦传递到世界角落的。

记者团采访玉龙滑雪场负责人程珊珊 王在御 摄

带动振兴 乡村复兴人欢喜

屈原的离骚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意思是说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傍晚到达。虽然此“天津”非彼“天津”,但这种奇妙的巧合,用在长城与这座城市之间却也恰到好处。

始发于天津的黄崖关,无论你是在山脚下的乡村院落,还是在距离黄崖关仅半小时车程的玉龙滑雪场,长城修复所带来的连带效应都正在以不可比拟的速度发展壮大,农家院、生态游,环境的改善不仅改变着蓟州黄崖关长城的旅游生态,同时也带动着乡村振兴,产生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让村民们的生活富起来,让黄崖关旅游业也更鲜活了起来。朝发天津,夕至西极,极乐之地,尽在长城脚下,情于天津,功在社稷。

黄崖关村坐落于长城脚下,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贺东的话说,长城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体现。生活在长城脚下的人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长城精神带动着人们守望和平、开放包容,蓟州区下营镇黄崖关村就是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村民们以长城为本,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们村目前有300户1064人,大家基本上都是依托长城‘搞旅游’。今年咱们村提升改造的农家院就有54座,以长城为主基调,统一的‘长城色’一眼望去十分和谐。2007年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块钱。现如今,依托长城不断修复改造所带动起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村民的年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长城经济惠及于民我们是最有切身感受的。”

玉龙滑雪场游客在朝阳下滑雪 王在御 摄

临近元旦,记者了解到黄崖关村的民宿预定已经接近满员,而从今年12月初,就陆续有京津冀的游客开始通过线上方式预定房间。另一方面,随着游客的增多,村民们的服务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民宿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清晨,当一键唤醒的窗帘自动让阳光照射进屋内,方便快捷的语音服务让所有电器尽在掌握,恒温的屋中,无论寒风凛冽依旧温暖舒适……史贺东说,长城带给了村民们丰厚的发展基础,村民更要动脑筋发展壮大,这也是长城精神的延续。

曾经这是一个依靠种植业度日的村落,而随着“旅游牌”打好了,村民们也同样意识到依托长城更要饮水思源的重要性。“生长在长城脚下,我们深知不能忘本。‘蜜梨’是我们村特有的林果品种,现在我们也在按照‘一村一品’的重点项目来打造,发展经济要‘多一条腿走路’。”史贺东如是说。

离开黄崖关村,驱车不到半小时,便是玉龙滑雪场。一片晴空之下,未进场内,笑声先闻。“滑雪场目前每周六日的平均客流量大概在1200人左右,线上和线下分别有预约制,目前看来元旦期间的整体市场情况每日都将达到客流上限。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滑雪场会将每日接待量严格控制在1500人以下,为此我们也采取了分段管理的控制措施,对于接待服务质量还是完全有信心的。”玉龙滑雪场负责人程珊珊说道。

今年,玉龙滑雪场还专门增加了亲子游项目。雪地骑马、山羊拉雪橇、喂养羊驼、兔子等项目给众多家庭带去了亲子互动的欢乐。采访中来自天津市河东区的李绎先生说:“临近冬奥,我一来想带孩子感受下冰雪项目。二来让他看一看咱们国家的万里长城,给他讲一讲长城脚下发生的故事,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孩子还是很有必要的。会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颗爱国的种子,静待长大后发芽。”

长城脚下,滑雪场内欢声笑语,在带动长城旅游的同时,也为周边民宿创造了更多消费机会。长城所带来的乡村振兴连带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黄崖关入口城楼 王在御 摄

保护提升 长城文化公园带动文旅融合

越走近长城,深层次接触这里的人、事、物,听着各种声音的讲述,越是能让人体会到所谓长城精神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延续。天津这座城市一直以来致力于让长城文化成为一种城市美学,让更多的人在此邂逅黄崖关,在黄崖关体会华夏千年的文明脉络。

采访的最后一站,听着盘山(长城)管理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科副科长黄永杰讲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蓟州段建设重点项目,可以说黄崖关未来可期,也更将不负期待。

根据2019年审议通过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强化文物保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于2021年正式印发。翻开规划案,可以看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蓟州段建设重点项目中,20个配套项目将陆续开始实施,10个项目将在2022-2023年内完成。2023-2035年,另外10个项目将实施完成。

“今年黄崖关长城与高校进行合作,开展了长城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对策与技术等专题的研究,同时近期还将对黄崖关长城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对馆陈内容以及数字化展示进行提质升级,明年将聚焦黄崖关龙凤岭长城保护项目前期勘察及考古勘探。至2023年,全面完成本体信息采集、历史研究,对长城现状进行准确评估和价值评估,为下一步实施保护工程奠定基础。”黄永杰说道。

长城保护,在促进文旅相结合的同时,是无数人为此付出的心血,是长城精神不断的个体化呈现。那城墙上的砖瓦,每一个编号都呵护着它们饱经岁月的身。而经过这里的人,以手触碰,触摸这历经千年岁月的纹理时,可以听到的是它们在这座城市的呵护下,与这城心跳的共鸣。

此次天津记者团走近长城,感受长城,同时也读懂长城。这里有爱国情怀的延续,这里有向世界传播大美华夏的雄心,这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这里是乡村振兴一代代人们勤劳付出的坚持……向世界传递长城文化,让长城文化源远流长,这种根植于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明基因,温柔着我们的灵魂不容断裂,这温柔自带韧性,照亮未来,让未来更有希望。(完)

【编辑:苑菁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289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