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野猪或从“三有”名录删除 专家:依然是保护对象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13 06:50:22 0 野猪 野生动物 种群

野猪或将失去“三有”陆生野生动物这道“护身符”,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可以任意捕杀?专家认为,只能是计划性捕猎,实际上野猪依然是保护对象,无论是民间捕猎还是食用野猪肉都不会被允许。

12月1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曾于2000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猪已被删除。

意见稿称,本次名录调整,以科学评估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为核心,充分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名录调整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二是维护科研需要;三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人猪冲突20年:14省开始治理野猪危害

2000年,野猪被列入“三有”保护名录之后,许多地方老百姓即使遇到野猪破坏庄稼,甚至伤人的恶性事件也只能选择驱赶,不能随意捕杀。

这样的的尴尬局面是否会因这次拟将野猪剔出“三有”名录而打破?

近期,全国许多地方野猪泛滥成灾,地方组织民间捕猎队计划性捕杀野猪的消息不断登上热搜,人(野)猪冲突问题受到空前关注。

据媒体报道,江苏的野猪不仅走近了景区,还闯入了校园,贵州野猪上街进了服装店。在四川,野猪不仅损毁大量的庄稼,不时还有野猪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消息传出。野猪已成为国内致害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造成野猪泛滥主要两大原因,首先是1996年,我国《枪支管理法》实施以后,规定公民不得非法持有枪支弹药,依法收缴了社会上的猎枪,非法猎杀野猪的情况极少发生。其次是野猪繁殖速度较快,一年一般产两窝,一窝5只到10只仔,再加上大型肉食动物数量不多,野猪的天敌少,野猪的种群数量比其他野生动物恢复得快。目前,靠自然平衡来控制野猪的种群数量已做不到,所以野猪在局部地区就泛滥成灾了。

野猪被排除在“三有”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意见稿发布之前,国家林草局已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广东、陕西、湖南、湖北、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宁夏等14个省(区)启动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并将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防控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并将纳入“平安中国”考核范围。四川通江、江油等地成立了民间捕猎队,开始对野猪有计划地进行捕猎。

专家学者:为持续性调控扫清法律障碍

这次国家林草局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删除了野猪,成都律师郭刚认为,这是对将来持续性的野猪种群数量调控扫清法律障碍。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告诉澎湃新闻,他也认为,随着近些年生态环境的改善,很多野生动物数量种群实现自然恢复之后,类似这样的调控还会有。

孙全辉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确是有了很好的成效,野猪只是恢复最快的物种之一。他说,1949年的时候,全国野猪大概在200多万头,但当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一直到1989年,我国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这个过程中野猪数量锐减,同时,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开发和利用也一直没有停止,不少地方的野猪实际上已经局部灭绝。

孙全辉说,现在看似一些地方人和野猪的冲突比较明显,但是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情况不不一样,可能有的地方泛滥,有的地方还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不能“一刀切”。他说,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到50年、甚至100年之前,可能现在的野猪数量并不算多。现在看似它们经常进入人类领地,实际上,这些地方可能本来就是它们以前生活的地方,人去了,数量减少了,现在种群数量恢复了之后又回来了。

他说,一个野生动物种群,不是多了就一定要捕杀,主要是看它的种群数量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如果超过载量,可能导致病菌蔓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人工干预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但这种干预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首先要看它野外的性比、繁殖率、死亡率等等,有了这些基础信息才能制定最有效的管理措施。从生态系统作用来看,让自然界发挥调节作用是最好的,只是这个过程非常缓慢。

孙全辉说,即使将野猪从“三有”名录中删除,民间也不会被允许自由捕猎野猪的。特别是非法盗猎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合法狩猎,野生物保护的挑战会更加严峻。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后,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足够大了才会开放。

其他一些国家虽然可以狩猎,但国情不一样。比如美国,他们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人口密度却很小。因此一些保护区每年可以有一部分狩猎经济收益,这些收益也是用于野生动物保护。而且,也是在经过多年的野生动物种群监测,每年自然增长多少,死亡多少,收获多少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然增长基础上,计划性捕猎。

人类病菌多与动物有关

目前,“三有”陆生野生保护动物名录是将野猪删除还只是一个意见稿,还未最终确定。 即使最终通过也还会涉及到一些相关配套措施出台。比如:如果对野猪种群计划性捕猎,那么谁来执行,如何执行,捕杀之后的野猪如何处理都需要更明确的规定。

孙全辉认为,猎杀之后的野生动物应该禁止食用。目前,科学界公认的野生动物携带了大量人类未知的病菌、病毒、微生,75%的新发传染病都来自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家养牲畜,野生动物和人类,但是从生态系统上来看都有一个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病毒不会跨界传播给人。因为它们有自己的栖息地、活动空间。

他说,过去几十年、上百来看,动物传染人的病菌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打破了这种边界。比如:抓捕、食用、利用、运输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造成了跨界传播,最后在人类社会中扩散蔓延,这样的趋势和风险是不断加大的。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去吃一次蝙蝠、果子狸、野猪就会发生这样跨界传播,通常需要一个载体,通过一个物种之后再经过变异再传播给人类,病毒比人类古老,它们的生存策略就是不断变异,找到新的宿主。因此,人类野生动物就是保护自己,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川农业大学朱砺说,在西南地区大山里长大的人,1970年代之前出生的应该都吃过野猪肉,但是味道的确不怎么样,进食的风险还很高。他说,家养的,对其环境进行了控制,品质相对有保证,比如:寄生虫、病菌、瘟疫的感染机会肯定更低,而野外长大的野猪不敢保证。现在已经明确,野猪可以传播非洲猪瘟。他说,上次就是西班牙的野猪将非洲猪瘟传到了周边几个国家。因此,他认为,还应该根除一些人认为野味就是好东西的习惯。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实习生 林雅璇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202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