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报告:未来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有十大焦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1-28 14:30:10 0 文化 科技 报告

11月26日电 展望未来,最新发布的《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报告(2022)(简称《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十大焦点,包括要素流通、技术路线、算力分配、创作主体、生产工具、关键装备、资源活化、重点产业、理念跨界、融合愿景。

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编制的《报告》在第五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发布,论坛聚焦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博、城市数字化、数字文创、智慧文旅、AR智能等文化科技融合新热点,总结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在文化数字化方向的应用。

论坛上,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技术路线与中心环节”为题,重点解读了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介绍了文化数字化的中心环节及核心元素。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梁钢围绕“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展开演讲,阐释数字化带来的文化遗产演绎方式革新,并介绍了 “数字供养人”、“云游长城”和“古籍保护与活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案例。

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发布并解读《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报告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十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中国式演进。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中国文化和科技的演进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融合路径、融合场景、文化科技的重要政策的演进,以及主动能的切换和需求端的迁移。

比如,从路径来看,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整体上是从科技单向赋能文化的线性融合向立体融合转变。宋洋洋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主路径是用科技来改造重构文化的业态。例如,在对传统业态释放生产力层面,过去十年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从3%向4%;从结构上来看,科技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文化新业态占文化企业营收占比从20%的台阶迈到了33%。

“但是越到最后这几年,我们又很明确的能够看到文化科技开始迎来立体化融合的契机,科技产业开始从工具属性向文化属性来拓展,文化自身也在往外拓展,从系统内循环,向社会大循环来迈进。”宋洋洋说,正是文化和科技双向的互相的诉求才把过去线性融合开始往立体融合,从涓涓细流汇成洋洋大海。

此外,融合场景也在变。宋洋洋指出,主要是科技的矩阵化打造场景的聚合化。过去十年的路径就是从点状应用开始向矩阵化应用,来打造复合的场景。比如说,5G和云计算这些技术的耦合,连接海量的云上文化资源。他还表示,“文化+虚拟现实”助力智能制造全面升级。(完) 【编辑:叶攀】

美媒:援乌消耗巨大,北约吃不消了?

追梦25年 神十五航天员邓清明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

中国已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条件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瞄准11月29日发射 费俊龙担任指令长

再呼吁接种疫苗 福奇:美国仍处于新冠大流行之中

香港民安队举行70周年大会操 全面采用中式步操

乌克兰停电频繁 中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做好应急储备

孩子热衷收集“奥特曼卡”?应给孩子足够的兴趣空间

“速成”的心理咨询师是“解忧”还是“忽悠”?

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对经营者意味着什么?

“双11”下单的商品还没到?超长预售不能成为脱缰野马

网络赌球乱象调查:世界杯网络赌球“藏匿”社交平台

超20省份将遭寒潮速冻 全国冰冻线进程图看你家何时被"冻"

李景亮:“八角笼”里站得最久的中国人

杨伟民:应加大力度促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

漫话中国 | 患癌民警默默资助困难姐妹五年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大范围剧烈降温、雨雪天气即将上线

香港青年大湾区的电影梦:用镜头记录时光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11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