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我国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纪实》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0-14 15:25:28 0 乡村 互联网 数字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先秦时期的《南风歌》,寄托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中国曾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摆脱贫困、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近代以后,在封建腐朽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亿万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为摆脱贫困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减贫进程加速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

甘霖泽四海,霓望慰九农。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网络扶贫行动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接续实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路径、新手段、新动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赋予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贫困地区乘着信息化的浪潮实现了“一跃千年”的梦想,贫困群众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同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图/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赤诚丹心天地间,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全面打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会议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先后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举行,作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源自植根中国大地的长期理论思考和深入实践探索。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谈道:“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赴四川学习沼气池修建技术,在当时尚未通电的陕北高原上亮起第一盏沼气灯,带头打水坝,开铁业社、缝纫社,坚持不懈为乡亲们做实事、办好事。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他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观点,让宁德走上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快速路。

对于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而言,找准扶贫人口、真正拔掉“穷根”是普遍性难题。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走进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寨。这里位于武陵山脉腹地,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7%。总书记与苗族同胞促膝谈心,面对新时期扶贫任务和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鲜明特征,成为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就实施网络扶贫行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扎实开展网络扶贫行动,发掘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潜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承诺如金,战鼓催征。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

此后五年间,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每年根据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提出有针对性的网络扶贫工作要点,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扎实推动网络扶贫行动。2018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对脱贫攻坚进行了系统部署、统筹安排,特别是对推进网络扶贫五大工程进行了细化和深化,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东风欲来满眼春,网络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桃李花开春雨晴,声声布谷迎村鸣。

自2016年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网络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牵引性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网络扶贫五大工程深入实施,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新动能。在基础性作用方面,网络扶贫补齐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短板,用一根根光缆把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帮助贫困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不让他们在信息时代再次掉队。在先导性作用方面,网络扶贫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专项扶贫提供平台和通道,促进行业扶贫协同推进。在牵引性作用方面,网络扶贫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连接社会资源,为广大网民、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便捷的扶贫手段,让“手指尖上随时随地的扶贫”成为现实。

——实施网络覆盖工程,打通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渠道。宽带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过去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网。随着宽带网络持续向偏远贫困地区延伸,更多困难群众开始触网用网,互联网为他们打开了连接世界、交流信息、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的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

在偏远贫困地区建设信息通信基站,面临着难度大、施工期短、运维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等困难。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信息通信企业不断强化工作力度和增加资源投入,为贫困地区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共同推进实施网络覆盖工程。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聚居地,这里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架光缆、爬铁塔、装设备、测信号……在汹涌奔腾的独龙江畔,通信设备被一点点运进大山深处。当年4月,4G基站便建成开通。2019年,5G试验基站开通,独龙族群众体验了5G虚拟现实技术,拨通了云南首个双向5G语音和高清视频通话。

一座座基站建在崇山峻岭,一条条光缆拉进千家万户,一个个封闭村落走进网络空间,甚至在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也拥有了联通世界的“信息天路”。

网络覆盖工程要让贫困群众不仅用得上互联网,还要用得起互联网。在上网资费上,政府部门根据大数据库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提供专门的优惠资费措施……贫困群众用上了互联网,万水千山的阻隔在信息社会不复存在,新信息、新技术、新业务在城市出现的同时也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偏远的贫困地区,让农村和城市真正实现“同网同速”。

——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开辟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新途径。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农村电商工程为扶贫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野山村、走进千家万户,有效拓宽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开辟了增收脱贫的新路。

2020年4月20日,秦岭深处,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带货员”。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2000万网友涌进直播间,20多吨木耳被瞬间“抢光”。

习近平总书记被亿万网民亲切地称为“最强带货员”。他强调,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网络架起的电商平台,让“鼠标一点、农产热销”不再是新鲜事。在新疆皮山县菜其买里村,包含了石榴、核桃、红枣的“皮山礼物”通过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当地百姓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路;2019年,陕西佛坪县引入了中国供销社员网,通过“平台公司+骨干代办+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香菇为突破点开展大宗农产品上行交易,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1500余万元;在湖南十八洞村,“直播带货”带火了村里的蜂蜜、腊肉、猕猴桃的销售,村民腰包逐渐鼓起来,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369元;在江西寻乌县,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技能培养和实践相结合,共同孵化电商人才,到2020年底,当地电商企业超过500家。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难卖问题,2020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带货等活动,把“流量”变“销量”,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打造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的新引擎。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网络扶贫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网络扶智工程通过“互联网+教育”等方式,加快提升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贫困群众网络素养,让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在偏远山区的校园里共享共用,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在线教育,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春节前夕,飞行三个多小时,又在颠簸崎岖的山路上辗转奔波两三个小时,习近平总书记赶到了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这里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片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山村里的琅琅书声,火塘边座谈时憧憬的目光,寄托着村民们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地村民吉木子洛老阿妈家结束座谈后,返程路上同前来送别的彝族村民打招呼。村民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打完招呼后转身对大家叮嘱道:“小孩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不会说普通话,是彝族儿童学习的重大障碍,凉山州积极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幼教点的孩子们能够通过4K超高清电视在线学习。同时,通过专门开发的彝文智能翻译及交互式语音系统,持续推进“远程教育扶贫行动”,2018年当年,全州互联网接入学校1025所,建成“班班通”教室1万余间,网络远程教育项目覆盖116所中小学校,依托“凉山党群通”手机App,开设网上农民夜校,建成州县两级科技扶贫在线平台12个。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网络扶智工程,通过加快学校联网、推广远程教育、开展网络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网络技能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网络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开展,给边远山区学校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带来了希望,对满足农村学校发展需求、弥补师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信息服务工程,创建扶贫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格局。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有力支撑。信息服务工程通过建立“一省一中心、一县一平台、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人一档案、一支队伍”的“七个一”信息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促进扶贫开发相关部门数据共享,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信息支撑。

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加强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和扶贫数据交换,围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剔除识别不准人口、补录新识别人口,提高识别准确率,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实现了“经验式”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管理的转变。

2017年7月以来,中央网信办组织研发全国网络扶贫行动大数据分析平台,汇集中西部22个省(区、市)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扶贫工作信息,跟踪评估网络扶贫实施效果。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开发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手机App,为到村到户帮扶工作提供了工作平台和信息支撑。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设完善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持续开展“互联网+健康扶贫”应用试点项目,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实施网络公益工程,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新渠道。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公益日益成为开展扶危济困、促进公平普惠的重要力量。网络公益工程将互联网发展与公益事业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营造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重视扶贫、参与扶贫,让网信企业和广大网民成为网络公益扶贫的倡导者、行动者和贡献者。

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网络公益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和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投向贫困地区、助力脱贫攻坚。

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建立中国社会扶贫网,搭建连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网络服务平台,成功打造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互联网社会扶贫平台。网信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支持脱贫攻坚。2016年11月29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召开的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15家网信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网络公益扶贫联盟。至2020年底,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已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开展网络扶贫项目,引导100多家网信企业参加网络公益扶贫联盟,推动知名网信企业与贫困地区签署对口帮扶项目协议。

202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网络扶贫行动实施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亮出5年来的“成绩单”:贫困地区网络覆盖目标提前超额完成,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规模扩大了8.4倍;网络扶智工程成效明显,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到2020年8月的98.7%;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网络公益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网信企业和广大网民借助互联网将爱心传递给贫困群众。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网络扶贫行动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凸显,互联网信息技术助力贫困群众向着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胜利进军。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网络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典范,也是开展中国特色脱贫攻坚的一项创举。网络扶贫行动实施以来,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充分挖掘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潜力和优势,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网络扶贫行动不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为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解决农村医疗健康问题、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图/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万千气象遍人间,数字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回顾过去,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脱贫之后,乡村如何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是着眼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来统筹推进。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将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印发,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2019年5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印发实施,提出建设数字乡村的十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

2020年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117个县(市、区)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立由4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相继发布。浙江、河北、江苏等22个省份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数字乡村建设加速推进,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2021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2022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一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的大规模乡村“数字革命”正在发生,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已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农业逐步融合,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速发展,城市农村“同网同速”持续推进,农村宽带网络质量加快优化提升。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深入开展。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100%,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在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方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全面实施,聚焦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学习和数字创新四大应用场景,着力提升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

——乡村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为助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种植、养殖、畜牧等各领域,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步伐加快,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全面落地,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给乡村经济发展装上“数字大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土地分散且不规整,没有耕作优势,一度是个“空心村”。2021年,青龙村开始实施柑橘基地智慧农业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无人果园项目实现节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亩均增收8000元,闯出了一条丘陵山地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城市近郊发展数字乡村的范例。目前,国内种养业生产物联网深化运用,设施农业智能监控、智慧果园、智慧畜牧、智慧养殖、无人机植保、无人驾驶农机等也在快速发展。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有力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市民进村游、农民进城游、休闲农业等业态蓬勃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园、订单农业、农村直播带货等一批新业态、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网络链接乡村与城市,沟通田间地头与商家用户,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激活乡村振兴的巨大潜能。2021年,全国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

——乡村治理数字化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探索在村庄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受到农民广泛欢迎。要加快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县乡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日益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相关业务网站加速建设,村务管理、产业管理、网络办事、网络服务等加快推广运用,一些贴近农民现实需要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极大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位于浙江省北部、长三角腹地的德清县,因为接入了一批市场化智慧农业系统,种养殖户们点点手机就能给鱼塘增氧、给番茄浇水施肥,还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这便是呈现在当地村委会大屏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由3万多路视频、2400多个农业设备监测点,以及覆盖城乡的生活污水、垃圾分类、交通设施等十多个物联感知网络一起,组成了触达乡村角角落落的“神经末梢”,采集的动态数据经过复杂算法,形成能够精准映射乡村“人地物事”、实时监测乡村“生命体征”的数字孪生乡村,实现了“一屏感知全域、一图掌握全城”,有效缩小了城乡数字化进程差距。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加快数字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了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等10方面重点任务。近年来,吉林省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统筹各部门数据资源,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一张图”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固化各部门、各年度、各项黑土地保护措施地理坐标,动态展现黑土地面积、分布、质量等级变化,为精准决策、精准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组织专家编写技术手册,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加快提升“梨树模式”技术到位率,有效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1年底,全国51.2万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全国农村网商、网店达1632.5万家,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系统建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住院直接结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发展,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下沉,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县(区、市)远程医疗覆盖率超过90%,广大农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乡村里的中国是乡土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寄托着人们最诗意的乡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要求,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海乐康民富寿,南风吹郭不胜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组织了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等新要素的作用,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而努力奋斗。(中国网信杂志 本刊编辑部)

【编辑:周驰】

宋词和宋代词人,真的很有趣!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

美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将就国会山骚乱传唤特朗普

“球星卡”升温,专业从业人员提醒:新手勿跟风

南宁动物园网红黑猩猩“暴走”系游客挑衅所致

“传奇警犬”暮年犹勇:退休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俄军换将后,基辅连续3天拉响防空警报

【寻味中华】“小家”碧螺春,大有乾坤

APP越用越“膨胀”,你的手机存储还好吗?

有聊丨徐佳莹:做音乐是最适合我的一种冒险

新漫评:美国监狱之“黑”,只是冰山一角

美航天器成功干预行星轨道 避免未来地球遭受撞击

爱用亲切语气词 你有“文字讨好症”吗?

世锦赛无缘4强,中国女排收获了什么?

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续,今年“冷冬”还是“暖冬”?

消费者被商家“反向抹零”?这个真儿得较!

房贷利好政策落地 多地首套房商贷利率跌破4%

男子盗窃后上网查量刑标准 第二天就被民警抓获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057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