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十年又十年——美国谎言将伊拉克推向战乱深渊

网络编辑 国际 2023-03-20 12:19:56 0 伊拉克 巴格达 美国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悍然入侵伊拉克。二十年过去,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然未见踪影,数十万生命却在连年冲突中陨落。

二十年间,美国为谋私利编织了一个又一个谎言,将伊拉克推向战乱深渊:战火连绵不断、恐怖袭击频发、教派矛盾激化、重建工作迟缓、政治局势不稳……连美国媒体也承认:“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21世纪初的原罪”。

始于谎言

“巴格达处处可见被轰炸过的断壁残垣、燃烧过的车辆,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弹药味……在马路上巡逻的不再是伊拉克警车,而是全副武装的美军装甲车……”时任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记者梁有昶如此记述美军占领巴格达后的满目疮痍。

2003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出兵前,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会议上拿出一管白色粉末,声称是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此后他公开承认,这次发言是他的“污点”。

这一世纪谎言,开启了伊拉克长达20年的战争与动荡。暗夜里,亮橘色的闪光、雨点般洒落的炮弹、压过路堤的坦克……美军依靠军备优势,4月9日攻入巴格达,萨达姆巨型雕像被拉倒,这被视为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的标志性时刻;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

此后美军开始通缉萨达姆时期的高层人物,时任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李骥志回忆,当时流行一套扑克牌,“几十个军官,每张牌上一个人,大家就每天看新闻,哪张哪张牌被抓到了。”现任驻巴格达记者董亚雷说,很多伊拉克人还记得当时美军的野蛮,“闯进家里,呯一枪,把人打死,然后走进卧室跟死者家人说句Sorry,就走了。”

恐怖情绪开始蔓延,民众下班后不敢在街上逗留。人们逐渐开始怀疑美国的入侵借口是否属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直没找到,美国通过煽动教派冲突、散播部落仇恨、插手主权国家内政、谋取私利的险恶用心,却很快浮出水面。

随着民众对和平的希望破灭,伊拉克局势急转直下。2003年8月开始,袭击事件不断,伤亡人数持续增加。

李骥志记述了约旦驻伊大使馆门前汽车炸弹爆炸案的场景:血水混着爆炸现场的黑色粉末,一起流入下水道,汽车上的人仿佛瞬间蒸发,“人如草芥”。

陷于谎言

2003年10月2日,美国负责在伊拉克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官员大卫·凯承认,没有在伊拉克找到此类武器。

随着美国谎言的破灭,媒体曝光阿布格里卜监狱美军虐待伊拉克囚犯照片,当地民众的愤怒被推向新顶峰。然而,美国政府编织出的另一套说辞——“解放伊拉克人民,带来民主和自由”,已将伊拉克投入一张隐蔽的谎言大网中。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曾如此美化这场侵略:“伊拉克战争是自‘马歇尔计划’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一个推广美式民主、自由、革命的计划,是美国在国外尝试进行的最宏伟的事情之一。”但事实是,伊拉克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美国只兜售民主承诺,却未能提供电力、住房、学校等基础设施或安全保障。

萨达姆倒台后,一些党派为了权力,不惜挑起冲突,许多城市发生长达数年的血腥仇杀。生搬硬套的西式民主下,本就部落林立、教派关系微妙的伊拉克陷入争斗:教派冲突和恐怖袭击频发,各地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武装人员活动愈发频繁,城市争夺战愈演愈烈……

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那天是当地重要节日宰牲节。时任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闫珺岩在稿件中记录了对当时伊拉克教派对立的观察:在巴格达市中心逊尼派聚居的凯拉代区,妇女乌姆·穆罕默德对记者说,绞死萨达姆对美国是好消息,而“我们却感觉在节日里受到侮辱”。在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当天5时左右就开始了为期4天的全城戒严;而在什叶派聚居的萨德尔城,不少民众上街欢呼庆祝……

2006年12月4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伊拉克已陷入内战。伊拉克政府2009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初至2008年10月底,共有近8.57万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同期受伤人数达到14.72万人,另外还有1万多人失踪。而这一统计被舆论普遍认为相对保守。

安宁从未降临

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仓促撤军。伊拉克军警应对国内安全局势的能力有所下降,而同样带有教派冲突色彩的叙利亚危机外溢至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坐大,2014年夺取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国际联盟随后增兵伊拉克。

2015年,新华社记者陈序赴任巴格达时,“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很接近巴格达国际机场。他回忆,这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经常堵车,“一旦堵车,就担心旁边的车可能下一秒会爆炸”,但一位买菜的老奶奶路过巨大的导弹坑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绕过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他们已经被迫把这种非正常的极端生活当成自己最日常的生活来过”。

战争爆发十余年,这一时期出生的伊拉克孩子“从未见过和平的样子”。记者刘万利记述他2016年报道收复摩苏尔战役时的一个细节:密集枪声回响在狭窄街巷间,接近50摄氏度的室外温度,防弹背心湿透,记者的出现却吸引一大群当地百姓。一颗滚烫的弹壳掉在几米外,一个三五岁的孩子淡定地走过去用水一浇,然后把降了温的弹壳塞进记者手里,“当个礼物似的,微笑着,让我别怕”,刘万利当时心头一紧。

从巴格达的美军空袭,到费卢杰的清剿行动,再到摩苏尔的街头巷战……伊拉克经历了现代战争的诸多形态,“自由民主”成为一纸空话,和平安宁从未降临,民众无所适从。

在摩苏尔,当地民众对刘万利坦言:“美军入侵之后,国家乱了,日子没法过了,‘伊斯兰国’来的时候我们就想,也许接受他们,改变一下更好呢……但是我们错了。”

在长达9个月的收复摩苏尔战役中,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部队对摩苏尔老城实施无差别轰炸,整个老城沦为废墟。数据显示,约13.8万栋房屋被毁,在摩苏尔西部,被夷平的房屋超过5.3万栋。

根据全球统计数据库的资料,2003年至2021年,约有20.9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战争和暴力冲突之中,约有920万伊拉克民众沦为难民或被迫离开故土。

还需几个十年?

2003年和2013年两度常驻巴格达的梁有昶回忆,分社当地报道员贾迈勒在战争爆发十年时曾跟他说:“十年,原本应该是足够(局势变好)的,但我想大概还再要十年吧。”

第二个十年弹指一挥间,贾迈勒却只能再次表达他的失望:“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基础设施破败、普遍贫困的国家……美国的霸权行径和在伊拉克的‘民主试验’酿成持续多年的教派冲突,猖獗的恐怖袭击,失业率和贫困率高企,医疗系统脆弱……”

美国的做法让其在整个中东地区信用破产。位于卡塔尔多哈的阿拉伯研究中心今年1月发布《2022年阿拉伯民意指数》指出:78%的阿拉伯人认为,美国是该地区的威胁和不稳定因素。

历经战争与内乱,稳定和重建是伊拉克人最大愿望,也是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共同期盼。愿伊拉克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重建美好家园。

-END-

监制:冯俊扬

统筹:辛俭强 闫珺岩

记者:蔺妍

视频:王沛

编辑:王丰丰 鲁豫 张代蕾 马骁 马晓燕 孙浩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编辑:钱姣姣】

工作场所性骚扰,用人单位该担何责?

字号太小 打车难……适老化改造如何改到心坎里

进入花粉高峰期 春季花粉过敏怎么办?

国际知名民调机构:中国人幸福感全球最高

全国两会、地方省会多次提及,这件事为何如此重要?

造黄谣涉及哪些违法?被造谣怎么办?律师提醒!

俄罗斯民众:“我更想去大熊猫的故乡看一看”

中国最北边境县的三年渐变:跟着文旅局长“火出圈”

除了中国,他们为何也在减持美国国债?

特朗普下周将被捕?梅德韦杰夫、马斯克这样回应……

提前庆祝!国乒包揽新加坡大满贯全部冠军

“五个一百”:让正能量成为网络上的“大流量”

出境游重启满月,高品质需求成新风向标

广西“90后”宠物行为训练师:助人狗“对话”育良宠

五一出境游签证预约激增 想要办理有哪些门道?

美欧银行业连遭冲击 中国财经人士警示风险

大江健三郎的多面人生

书记院长落马背后,医药领域贪腐有啥新动向?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425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