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美式“护栏”:全球产业链之害

网络编辑 国际 2022-09-27 06:28:27 0 法案 美国 新能源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已正式成为立法,其中有关歧视性电动汽车补贴条款引发多方不满。相关措施以整车北美当地组装等条件作为提供补贴的前提,对其他进口同类产品构成歧视,涉嫌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

韩国、欧盟等世贸组织成员对此表达了严重关切或担忧。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美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应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实施相关投资政策,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中方将持续跟踪评估美方立法的后续实施情况,必要时将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胀削减法案》为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法案真能削减美国通胀吗?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峥。

法案对降低美国通胀而言杯水车薪,某些方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记者: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背景是什么?

王家强:《通胀削减法案》是一部旨在通过减少财政赤字、降低消费成本、投资新能源等政策来抑制美国通货膨胀的法案,涉及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医疗健康、税制改革等领域。据称,法案预计在未来10年将为美国增加约7370亿美元财政收入,削减财政赤字超过3000亿美元。

《通胀削减法案》实质上是《重建美好未来法案》的“缩减版”,后者是拜登政府在2020-2021年期间提出的立法框架,雄心勃勃地计划在社会、基础设施和环境项目上开展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大的全国性公共投资。该计划初始规模为3.5万亿美元,由于两党分歧较大,多次博弈后降至约2.2万亿美元,但依然受到参议员曼钦等反对。此后,经过持续数月的谈判和局部调整,规模大幅缩水,在美国通胀高企之际修正为《通胀削减法案》乘势推出。

当前,拜登政府民意支持率不断下降,此时推出法案以争取民众对中期选举的支持,显得“刻意为之”。法案通过的过程也值得玩味。今年8月7日,参议院以51票对50票勉强通过该法案,民主党人都投赞成票,共和党人都投反对票,最后靠副总统哈里斯的一张赞成票才打破僵局。8月12日,众议院以220票对207票通过该法案,依然是民主党人投赞成票,共和党人投反对票,这反映了美国的政治极化现象和“美式民主”下党派政治之争的低效。

李峥:法案着重关注了气候变化和新能源产业领域,其中在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计划投资3690亿美元。从这部法案的主要内容来看,法案虽然名为《通胀削减法案》,但其中并没有很多能直接抑制美国高企通胀水平的短期有效做法,它的一个主要逻辑是通过促进美国能源转型、降低美国在医疗领域的开支等方式,降低美国国内能源价格等,从中长期来控制通胀水平。

记者:法案能真正削减美国通胀?

王家强:正如投票过程如此勉强,侧面反映出该法案的名不副实。实际上,美国高通胀有着复杂的成因:为应对疫情和刺激经济实施了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支出,带来过度需求;疫情冲击和贸易保护政策(如贸易战和科技制裁),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提升了生产和消费成本;乌克兰危机推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转型约束,对于美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而言,产生较大的通胀压力。

要解决通胀问题,离不开供求法则。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制造能力,降低贸易壁垒,改善供给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削减由美联储过度货币发行、居民过度负债消费、政府过度开支等带来的超额需求。从具体内容看,《通胀削减法案》对于降低美国通胀而言可谓杯水车薪,某些方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一是该法案会推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对能源和气候领域的投资将造成需求推动的通胀压力,而其主要聚焦于发展新能源和推动绿色生产,对总供给能力改善的前景有待观察;延长医保补贴和处方药定价改革,对低收入和老年人群更加有利,而这类人群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可能加剧通胀。

二是对大企业增税将损害长期供应。法案对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设定15%的最低税率,可多征税2220亿美元。大企业税负加重,一定程度会限制投资和供应链改善;征税还会影响长期创新投入和资本开支,抵消绿色投资对供给增长的积极影响。美国税收基金会预计,法案将使美国长期产出减少约0.1%,损失约3万个工作岗位。

三是财政赤字削减规模并不算大。202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2.8万亿美元,而法案实施预计会降低财政赤字约3000亿美元,且这将在未来10年实现,每年减少约300亿美元赤字,抑制通胀作用非常有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未来十年财政赤字累计将达到14.5万亿美元,法案削减的赤字占比仅为2.1%。而且,法案是否能削减赤字仍存疑。美联储大幅高频加息,很可能导致2023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使财政收入减少,赤字规模将再次走高。

歧视性条款违反世贸组织原则,美国为自身利益利用产业政策,扭曲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

记者:如何看待《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歧视性条款?其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哪些相关原则?

王家强:最惠国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要求一个成员给予另一个成员方的贸易优惠和特许,必须自动给予所有其他成员;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重要补充,即进口外国商品或服务,应与国内商品或服务处于平等待遇的原则。法案中关于气候投资和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购买美国货”规定,属于歧视性条款,明显违反了世贸组织有关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

《通胀削减法案》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优惠待遇,限于美国以及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是典型的排他与歧视行为,与多边贸易框架下的原则相违背。例如,法案提出将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4000美元税收抵免,向购买新电动汽车者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但前提是汽车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

目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许多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例如中国新能源电池产能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里有15家是中国企业。2021年,中国锂电池出口额为284亿美元,其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出口额约为50亿美元。法案显然将中国生产的新能源电池、电动汽车等排除在供应链之外,针对意味非常明显。对此,欧盟、中国、韩国等表示严重关切,是很自然而必须的态度。

李峥:与先前美国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类似,《通胀削减法案》也存在不少提倡“美国制造”的“护栏条款”,具体涵盖两个层面:第一层是针对特定国家的护栏,即美国政府所指定的特定国家及其矿物和产品不能享受补贴,这明显是为中国产业链设定的歧视性待遇,削弱其成本优势;第二层是针对所谓的“友邦国家”,美国可以用这个条款和盟国谈判,如果这些国家接受了美国的相应要求,双方在新能源领域达成贸易协定,也能享受美国相应的补贴和税收减免。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芯片产业还是新能源产业,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各国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技术持续快速进步,才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公正的贸易壁垒、“护栏”,实际上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产业政策扰乱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让全球新能源产业从一种比较自由开放的发展格局走向比较封闭、阵营化的发展格局。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将进一步扭曲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

法案推出时间迟、影响市场规模有限、政策红利或被技术红利冲淡,美国新能源产业难以兼顾“独立”与“自主”

记者:有解读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表明美国新能源产业意图实现“独立自主”。如何看待法案的目标和后续效果?

李峥:近年来,美国愈发看重新能源的战略地位,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传统能源易受国际地缘政治影响,供应和价格波动巨大,近期能源价格飙升成为美国通胀加剧的重要因素。二是新能源技术趋于成熟,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光伏技术进步速度加快。这使得美国不仅希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领先国,也希望从新能源产能中获得丰厚收益。但是,美国试图通过大规模投资和税收结构性倾斜促进能源转型,实现新能源产业的“独立自主”,但仍面临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法案推出时间太晚,已错过黄金窗口,政策激励难以起到决定性效果;二是法案影响的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撼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三是法案所提供的政策红利可能被技术红利所冲淡。即便考虑到补贴因素,他国一些技术较为先进的新能源产品仍将在美国市场具有竞争力;四是法案追求的“独立”和“自主”存在内在矛盾,难以兼顾。“独立”主要针对产能,较容易通过产业引进实现。而“自主”主要针对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研发。法案从覆盖时间段、激励领域上更侧重前者,即在短期内带动美国新能源扩产。具有成熟技术、产业链和市场分布全球的外国企业将更容易从中受益,借此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从长期看,美国能否在政策激励期内塑造出技术优势仍存较大疑问。

美国打着“削减通胀”的旗号,破坏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记者:如何看待《通胀削减法案》的外溢作用?将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王家强:《通胀削减法案》已经生效,很难因其他国家的反对而改变。未来相关国家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多边框架去提起争议诉讼;还可在对等原则下,对国内企业的利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或对美国的做法采取报复举措。全球新能源及相关产业无疑将迎来新的竞争角逐。

短期看,法案尚难撼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法案实施可能会刺激美国相关产业取得一定发展,导致美国对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放缓。但从市场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转型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中国约占35%。美国短期尚难完全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供应链,特别是新能源生产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如钴、镍、锂等,中国在提炼这些矿物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且,美国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难追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仍然不大,短期内只会导致美国消费者选择受限、消费成本增加和消费者剩余受损。

长远看,以《通胀削减法案》为引子,各国将会更加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本土化、近岸化和圈子化发展的趋势还将会进一步演变,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带来新的影响,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只有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的国家,才会在长远的竞争中胜出。

中国要坚持既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提升芯片、新能源等先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为产业链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在芯片、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美国频频推出产业支持法案,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做文章,以竞争之名行遏制之实。中国该如何积极应对、谋求发展?

李峥: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先后推动出台了《基建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这三个法案在一定程度上都以中国为遏制打压的主要对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持既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将更多应对工作放在提升我国科技体系韧性、国际竞争力、国际吸引力等具体领域,尤其重视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在下一代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具有颠覆性的领域,要做好预先布局和技术积淀,塑造未来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注重培育国际合作网络。就新能源海外市场来说,美国的“护栏”在一定程度上也封闭了其本国新能源市场,但实际上,全球新能源市场增量仍非常大,这些增量市场是未来竞争的重点,我们要利用好先发优势。

王家强:对于美国利用产业政策在芯片、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与我博弈的态势,我国要基于自身积累的市场竞争地位,在战略和战术上予以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做好关键产品的保供稳价,积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进一步强化对硬科技和基础研究的支持,扶持相关产业发展。针对基础技术、关键装备、“卡脖子”环节等领域“补短板”,提升芯片、新能源等先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加快推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随着绿色经济兴起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重塑,能源问题已成为涉及产业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应持续推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维护能源安全和产业链竞争力。加快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大力扶持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优势,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编辑:房家梁】

岳海鹏:百年乒乓,小球如何转动大球?

不想生不敢老?中国寻解“成长中的烦恼”

伍德克:中国强劲的增长模式将会持续

甘宇讲述17天自救经历:摸地上野生猕猴桃吃

最美基层民警孙益海:一条腿一根拐,撑起百姓一片祥和天

日本民众举行抗议活动 欲对安倍国葬反对到底

文旅部拟规定:网上演唱会等应先取得经营许可证

关于在联大期间“爆粗口”的争议 尹锡悦终于回应了!

口腔种植体集采即将开展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回应

泽连斯基:乌克兰已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防空系统

韩美首脑会谈落空、发言失礼致尹锡悦好评率下滑

赌上英国国运?特拉斯政府启动大规模减税计划

美媒:今年以来已有超22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郑艺: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中国政府奋斗目标

只此青绿,中国“双碳”雄心背后的山河梦

“想一下”就能解密?“特朗普解密法”共和党内引争议

那些失眠的年轻人,长期熬夜会怎样?

克宫:“部分动员期间将征召100万人”是谎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3029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