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美国“中国行动计划”引发激烈反对

网络编辑 国际 2022-01-22 13:09:30 0 美国 中国 行动计划

近日,美国华人联合会在美国联邦司法部大门外组织示威抗议活动,要求联邦政府立即停止“中国行动计划”,并确保所有华裔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合法权利。在此之前,192名耶鲁大学教授联名致函美国司法部部长,认为这一计划存在根本性缺陷。

2018年,美国司法部启动所谓“中国行动计划”,以“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为借口,针对在美华裔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系统性调查。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指出,事实证明,所谓“中国行动计划”的实质,不过是美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华遏制打压的拙劣工具。美方应倾听各界正义呼声,尽快纠正错误做法,停止以中国为“假想敌”,停止编造借口对中国抹黑打压,停止干扰破坏中美在科技、人文领域的正常交流合作。

“中国行动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日前报道称,“中国行动计划”在“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方面几无所获。3年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学术机构或拨款机构提起12项起诉,没有一项涉及间谍指控。2021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要求美国司法部解释“中国行动计划”的真实用意并公布所有案件清单,然而,司法部只是随后在其官网上删掉了39名“中国行动计划”相关“被告”,其中多人曾遭到美方公开指控,但针对他们的诉讼都以失败告终。

李海东:“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全政府”战略的组成部分,意在破坏中美之间高新科技交流,阻碍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进而达成减缓甚至破坏中国整体发展进程的目标。拜登政府上台之后,虽在对外政策上有所调整,但延续了前任政府对华政策中极具敌意的相关要素,甚至态度有所强化。具体到科技领域,拜登政府依然推行“中国行动计划”及其他相关举措,以期加快中美科技“脱钩”进程。

美方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得益于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密切交流。只要切断与中国的科技、人文交流,就能维持美国在与中国竞争中的科技优势地位。由此可见,美国对自身科技水平抱有盲目自信。

龚婷:特朗普政府执政之后,美国官方先后在一系列战略文件中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乃至“对手”,提出“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竞争是美国的首要任务”。为推行这一“战略竞争”,美国政府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情报、执法等多种手段。“中国行动计划”在这一背景下粉墨登场,号称要对所谓为中国“从事商业秘密盗窃、黑客、经济间谍、技术转移等活动”的人开展“执法”。

这种强加“罪名”的做法实为一场赤裸裸的闹剧。几年来,这一计划下很多所谓“涉案者”最终被撤销指控。近期美国检方寻求撤销对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陈刚的指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探究这一计划的本质,无非是美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利用司法工具大搞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和有罪推定,把所谓“经济间谍、科技窃密”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和开展对华科技、人文交流的人身上,进一步破坏中美在科技、人文领域正常交流合作局面。

孙成昊:从“中国行动计划”的名称就可看出,这一计划针对中国。该计划实施过程中,被指控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且美方对所谓“涉案者”的判定标准十分模糊。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大张旗鼓、不计成本,拜登政府执政之后,在推动这一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得相对低调,发布所谓“案件”信息的频率有所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拜登政府意识到该计划可能影响其推进美国国内族裔平等,另一方面基于拜登政府内部对华“脱钩”代价的评估。但总体来看,拜登政府借“中国行动计划”继续遏制打压中国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给中美交流造成哪些恶劣影响?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发文指出,“中国行动计划”正在营造一种扼杀合法科学合作的“恐惧氛围”。彭博社援引维权组织的数据称,“中国行动计划”反映了美国针对亚裔族群的种族偏见不断加剧,正是这种偏见导致近两年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力事件急剧增加。

孙成昊:“中国行动计划”给中美科技、人文领域正常交流合作造成诸多负面影响。第一,产生“寒蝉”效应,导致部分美国华裔科学家在与中方合作时有所顾虑,由此减少与中国同行的接触并关闭联合项目。第二,抬升美国国内对华裔族群的歧视。第三,给美国其他领域的对华合作产生不良示范作用,除了科技、人文领域,其他领域的华裔人士也会担心是否将面临类似风险。

此外,“中国行动计划”营造的恶劣政治氛围,将造成美国国内科研人才的流失。除了华裔之外,其他少数族裔也不无担忧,自己是否可能成为美国政府恶意打压的下一个目标。这对美国国内整体科研氛围以及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是一种巨大冲击。

龚婷:美国联邦调查局已经提起的针对学术科研机构的所谓“诉讼”中,没有一项涉及所谓“间谍活动”。麻省理工学院的统计显示,在这一计划下被提起指控的约150余人中,近100人是华裔。可以说,“中国行动计划”体现了当今美国政府狭隘而扭曲的国家安全观,破坏了两国开展科技和人文交流的氛围,威胁了两国科学家的正常工作生活氛围及人身安全自由,与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背道而驰,暴露出某些美国政客对华裔等少数族裔群体的严重偏见和歧视。

然而,美国政府对“中国行动计划”导致显而易见的种族歧视行为置若罔闻。长此以往,美国作为全球科研创新高地的形象和吸引力将遭明显削弱。正如亚利桑那大学和“100人委员会”近期调查显示,超过50%在美工作的华裔科学家担心自己受到美国政府监视,许多人正在重新考虑他们是否继续留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

李海东:科技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交流。美国筑起“科技堡垒”,切断对华科技交流渠道,必将削弱其自身创新能力,减缓其自身科技进步速度,损人害己。美国多所高校学者、科学家屡次联名呼吁政府停止“中国行动计划”,正是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该计划严重违背科研规律和精神,美国政府正在不断毒化中美科技、人文交流的土壤。

此外,美国政府无中生有,栽赃、诬陷多名华裔科学家的做法,在社会层面制造出大范围反华、恐华氛围。部分美媒在案件尚无定论之时,便大肆炒作,诱导美国民众产生对华警惕、抵触的心理,这必然会制造不利于中美合作的美国国内舆论氛围,使得美国对华强硬对抗政策更为变本加厉并难以改变。

美方应如何理性看待中美关系?

2021年9月,斯坦福大学177名教职员工曾联名签署一封公开信指出,包括来自中国的大量外国科学家为美国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全球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等都需要国际合作。而“中国行动计划”制造了越来越敌对的氛围。

龚婷:“中国行动计划”是近年来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泛政治化、泛国家安全化和泛意识形态化的典型案例,其背后是美国挥之不去的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偏见和“假想敌”思维在作祟。近年来,美国把高科技领域视作遏压中国的关键,在科技领域大搞人为“建墙”、“断供”、“脱钩”,甚至故意污名化和抹黑双方科学家正常开展的科学交流和合作。这一做法不仅破坏了全球科技开放和合作的积极氛围,而且不符合世界大势及两国科学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狭隘和封闭的心态也终将伤及美国自身。美国看待中美间正常的科技、人文交流,应该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暗;多一些理解和同理心,少一些有色眼镜;多一些开放包容,少一些蓄意阻隔甚至破坏。

李海东:“中国行动计划”对中美之间的科技、人文交流带来实质性破坏,对形成稳定的中美关系极其不利。中美关系由多维度构成,科技、人文交流是将中美关系向高层次、高水准推动的基石。“中国行动计划”无异于釜底抽薪,也将美国病态、疯狂的对华心态暴露无遗。

美国应当正确处理对华关系,尤其是个别美国政客不应将科技和人文交流等各种议题政治化、武器化,破坏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美国应当增进中美彼此沟通、理解,而不是一味恶意诋毁、扭曲。

孙成昊:中美科技、人文领域交流往来,多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本应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缓冲区,不应受到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美国搞所谓“中国行动计划”,给中美关系造成基础性损害,伤害的是两国关系的“底盘”。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本应携手推动医疗技术、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但遗憾的是,由于美国实施“大国竞争战略”,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方面虽有合作,但尚有许多潜力没有挖掘。美国政府如能进行真正客观理性的评估,那么就会明白,干扰破坏中美在科技、人文领域的正常交流合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本报记者 严 瑜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110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