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9-24 06:07:35 0 农业 水稻 农民

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神州大地唱响丰收曲

农村经理人大显身手

本报记者 刘 畅

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上午,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拉开大幕,这是丰收节主会场首次设在成都。今年四川将聚焦“庆丰收 迎盛会”主题,举办包括四川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颁奖仪式、“国宝与丰收”和“大国粮仓”主题展、首届“大国农匠”农民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传递多种粮、种好粮的强烈信号。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殷殷嘱托,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

四川拥有耕地面积7840.75万亩,先后布局75个优质稻基地县、20个小麦生产重点县和48个油菜大县。今年上半年,四川小春粮油喜获丰收,小春粮食总产436.7万吨、增产7.9万吨,小麦种植面积时隔23年触底回升;油菜籽总产351万吨、增产14.3万吨,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同一时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5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1999.42亿元、增长5.4%。

在迎丰收、庆丰收的浓厚氛围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俨然成为农业生产的热土、农民生活的乐园。园区核心区有3000亩高标准农田,彩色水稻营造了包括“庆丰收 迎盛会”在内的全省最大规模的稻田画。田边5座农博主展馆取“稻浪翻涌”之形,寓意丰收与希望。

9月23日上午,天府农博园都市现代农业馆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展位前,米香四溢。“这种大米由我们正在推广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宜香优2115’种植而成,是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对照品种,口感极佳。”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旭说。近年来,四川以“稻香杯”优质米评选为契机,示范推广了一批优质稻品种,2021年全省“稻香杯”优质稻种植面积达713万亩。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已建成农博主展馆、高标准农田展区、天府田园美食街等支撑性项目17个,还引进了一批带团队、带项目、带流量的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包括新希望智慧养殖、58农业全国总部及示范基地等。”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管委会主任谢留生说。

走进58农业全国总部及示范基地,5座温室次第排列,温室内绿意盎然,科技感十足。除了现代化农业设施外,基地还设有数字化水肥管理中心,每一株苗都能得到精准的浇水施肥作业。“基地占地面积137亩,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0万株优质柑橘无病毒苗木、30万株组培蓝莓苗木,预计明年基地将满负荷运转。”58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井光锦告诉记者。

丰收场景处处可见,丰收喜悦处处可感。来到位于崇州市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台机身贴有“天府粮仓”字样的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金灿灿的稻粒揽入“怀中”。今年崇州种植水稻31.82万亩,预计产量17.5万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成都市唯一以粮油产业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园区总产值37.2亿元。”产业园乡村振兴研究部部长刘波告诉记者。

丰收的景象里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和父亲管理着3个土地合作社、1个农机合作社和1个烘储合作社,从育秧到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告诉记者,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的发展,父女二人管理的土地面积从10年前的80余亩增加到如今的3900余亩。2021年,3个合作社小麦干产约238万斤,水稻干产约423万斤,合作社社员亩均实现年分红782元,王伶俐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在四川,像王伶俐那样的“新农人”数不胜数。近年来,四川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余人,家庭农场20万余家,农民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52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万余个。全省家庭农场经营土地突破1000万亩,实现产值超420亿元,规模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丰收的成绩得来不易。今年四川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困难挑战。为此,四川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力争将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左图 四川成都举办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

农民种田更有奔头

本报记者 吴 浩

稻穗飘香、玉米金黄、大豆“摇铃”,金秋九月,在“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的千里沃野上,丰收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在迎来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黑土地上到处洋溢着丰收喜悦。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43.8万亩的黑土地上,1400余辆机车勾勒出丰收的线条,大型机车边收获、边还田、边整地,绘就一幅壮美的丰收图景。“丰收节,咱农户丰收了!”当得知自家种植的玉米亩产近2000斤时,当地种植户唐福泉乐得合不拢嘴。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正喜看稻菽千重浪。乌苏里江畔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九分公司,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庆丰收 迎盛会”主题丰收节活动,割水稻、抓泥鳅、抓螃蟹、抓鸭子等趣味比赛让种植户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八五九分公司总经理尹显洪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升级“乌苏里江”大米品牌,打造“乌苏甄珍”系列品牌,品牌农业的发展势头正旺,农场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双鸭山市集贤县是水稻种植大县,今年共种植水稻18.42万亩,目前水稻处于蜡熟期,长势良好。集贤县高丰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德辉告诉记者,他们在1000亩稻田内采用“鱼稻共生”有机种养模式,探索在稻田里养殖河蟹、泥鳅、小龙虾等,实现“一田双收”,每亩地能增收300元左右。看着水稻丰收,他希望今年销售更好,来年种田更有奔头。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表示,今年庄稼长势喜人、农业丰收在望,黑龙江各地要抢农时、争进度,抓好粮食收储销,确保颗粒归仓,用黑龙江农业的大丰收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截至目前,黑龙江全省农作物已收获102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已收获712.5万亩,秋收正有序推进中。黑龙江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继续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智慧农业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李向东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漯河市临颍县举行,系列活动由线上线下联动河南全省,展现出中原大地庆丰收迎盛会的壮美图景。

当天上午,位于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的“食尚年华”现代化田园综合体中,处处充满庆祝丰收的欢快、喜迎盛会的喜悦、乡村振兴的时代气息,一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开幕式拉开了丰收节活动的序幕。开幕式以豫剧等河南地方戏曲为主,融入了舞蹈、歌曲、民俗等创新编排,展现别样风采。曲艺剧《丰收这十年》鲜活讲述了乡村发展的十年巨变。开幕式还为“河南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的获奖农民颁了奖。

作为今年河南省丰收节活动主会场的漯河素有“中国食品名城”之称,当地推出的“农食融合、三链同构”模式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漯河呈现一派村美民富、欣欣向荣景象。此次主会场活动现场依托漯河“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村商桥村“三大板块”,重点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中国食品名城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成果展示。其中,开幕式所在的“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占地600余亩,包含了高效设施农业集群、智慧农业种植区、温室花世界等业态,让人充分感受科技发展为农业带来的变化。

临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44.3万亩,年产量13.7万吨。在当日举办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展上,“颍山红1号”辣椒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河南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临颍县专家组顾问何红华介绍,这是通过现代化育种手段选育的朝天椒新品种,烘干不皱皮,果面光滑,果实大小均匀,籽粒饱满。

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让丰收的喜悦传遍四方。除了开幕式,主会场还同步推出传统文化及非遗成果展示、农事趣味体验、乡村运动会等十项活动。农民画、木雕、刺绣、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场景、新型农机农艺设备等交相辉映,凸显智慧传承和创新发展。

“三农”改革蹄疾步稳

本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金秋菊花香,佳节庆丰收。9月23日,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在革命老区——黄冈麻城市五脑山虎形地村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全省十佳农民”名单,并视频推介了2022年乡村休闲旅游10条精品景点线路,签约多个农业招商项目,协议投资额超160亿元。

主会场还举办了“庆丰收”“展丰收”“拓丰收”“品丰收”“助丰收”“乐丰收”等系列活动,设立了特色农产品展销、特色美食品鉴、现代农机展、直播带货等10多个特色展区。湖北名特优农产品、重点区域公用品牌集中亮相,充分展现湖北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

麻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有着红军摇篮、千年古县、进士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市,还是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2022年,麻城市水稻种植面积60.43万亩,总产预计6.8亿斤以上,加工产值13.5亿元,综合产值达23亿元以上。麻城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当好强县工程“排头兵”,争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近几天,在麻城夫子河镇红薯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抢收红薯。新收获的一部分红薯经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另一部分经过加工成为夫子河鱼面的原材料。“我今年1月份到夫子河镇承包800多亩地种红薯,现在正是收获季节,每亩产量能达到4000多斤。”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陈礼怀告诉记者。

大别花乡幸福来,荆山楚水庆丰年,今年的丰年来之不易。针对入夏以来的旱情,湖北省打响抗旱保丰收的攻坚战。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抗灾小分队2757个(次),派出抗灾技术人员6.23万人次,组织人力140.3万人次,组织抗旱机械62.6万台套,累计完成“一喷多促”2802.4万亩次。

粮油丰产增收,强县工程破题开篇,产业链建设成势见效,产品销售拓宽渠道,绿色发展加快步伐,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三农”改革蹄疾步稳。荆楚大地呈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美丽景象。

“我们要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把高温干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夺取秋粮丰收。”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表示,要全力抓好安全保稳定,抓好生产夺丰收,抓好产业强主体,抓好投资稳经济,抓好试点建强县,抓好衔接促帮扶,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实发展基础,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特色种养兴业富民

本报记者 谢 瑶

九月的三湘大地,瓜果满园,蟹肥鱼鲜,稻菽翻滚,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丰收景象。9月23日,“庆丰收 迎盛会”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场活动在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举行。万吨黄贡椒窖藏封池仪式、衡阳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衡阳味道·风味小吃展示与品鉴、衡阳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展示活动、衡东土菜(茶担子)文化体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展演(颁奖)等活动精彩纷呈,农民朋友们带着丰收的果实、唱着欢快的歌曲,欢聚一堂庆丰收。

谈起今年的收获,衡东县三樟镇塔冲村黄贡椒基地负责人单文志心情激动地说:“小小辣椒,兴了产业,富了农民。”他告诉记者,三樟黄贡椒是衡东土菜不可缺少的辅料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十大名椒”认证。近年来,衡东县委、县政府将发展黄贡椒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三樟镇为中心,辐射石湾、白莲、新塘、吴集等9个乡镇的黄贡椒种植产业带。

“每年7月份到9月份是黄贡椒集中上市的季节,也是三樟镇最忙碌的时候,椒农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忙着采摘、晾晒、打包、加工。”在农产品展示区,单文志带来了清早采摘的新鲜黄贡椒,金黄的辣椒映衬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基地种植的650亩黄贡椒每亩产量达到了1500斤,产值500多万元,又是一个丰收年。趁着农民丰收节,还要举办一场黄贡椒的专场盛会”。

当天下午,万吨黄贡椒窖藏池在该县吴集镇正式启用。作为全国可储存数量最大的辣椒窖藏基地,该项目解决了辣椒储存的温湿、光照、密封方面的难题,实现了长年储存,保持黄贡椒脆、辣、鲜、香的特点。活动现场,衡东县委副书记伍松介绍,今年衡东县成片种植三樟黄贡椒4万余亩,产量4万多吨,产值5.62亿元,上万椒农每户增收超过4000元,由黄贡椒延伸的衡东土菜相关产业链年产值达50亿元,规模种养专业合作社达550余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30余个。

欢庆的锣鼓敲起来,丰收的舞蹈跳起来,“洞庭粮仓”益阳南县分会场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南县发展稻虾种养,面积达60多万亩。眼下,大片晚稻成熟,在麻河口镇东胜村稻梦田园里,沉甸甸的稻穗挂满稻秆,随着“今秋第一镰”在田间挥舞,拉开了全县60万亩稻虾田水稻集中收割的大幕。当地群众还通过举行稻田趣味运动会、美丽乡村健康跑等活动庆祝丰收。

刘 畅 【编辑:陈文韬】

美媒:今年以来已有超22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郑艺: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中国政府奋斗目标

只此青绿,中国“双碳”雄心背后的山河梦

“想一下”就能解密?“特朗普解密法”共和党内引争议

那些失眠的年轻人,长期熬夜会怎样?

克宫:“部分动员期间将征召100万人”是谎言

秋分日 丰收节 正是一年最美时

“栓Q”被小学生写进作文 网络流行语会影响规范表达吗

躲过雪糕刺客却没躲过酸奶土匪?你会为高价酸奶买单吗

充29.9元得100元话费?多个App存在消费陷阱

今日秋分丨恰是人间好时节

小岛康誉:“精绝国”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空间站与“卡脖子”,中国在警醒中争取“逆袭”

美联储年内第五次加息,鲍威尔讲话释放新信号

日本地方议会反对安倍国葬:这将强制国民表达哀悼!

一百家子拨御面:老味道挖掘文化新“IP”

对话丨王岚嵚:渴望有朝一日能身披国家队战袍

“十四五”老年人口将超3亿 “老有所养”如何保障?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406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