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上半年银行股价、业绩、风险全扫描,后续表现主要看两点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7-04 18:18:35 0 银行 招商银行 股价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上半年银行板块(申万一级)在二级市场先扬后抑,整体跌幅2.43%,虽然跑赢同期上证指数(跌6.09%)、沪深300指数(跌8.87%),但整体排名从一季度的前三大行业下降至第七位。截至6月30日收盘,行业破净率仍高达86%,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从个股表现来看,分化加剧,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2家涨幅为正,多家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成为投资者的避险选择,其中成都银行以44.46%的涨幅居首;其余20家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瑞丰银行以-26.89%的涨幅“垫底”,而招商银行则在上半年成为股份行中的“差生”,涨幅位列全行业倒数第四,平安银行等也表现不佳。

股价剧烈波动下,今年以来多家银行触及稳定股价条件,已有至少12家银行宣布高管或股东增持计划,不完全统计耗资约1.8亿元。此外,上半年还有20多家银行发生内部变动,包括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的“一把手”变动,招商银行原行长田惠宇被查,以及近期南京银行原行长林静然调职等。

从年初的市场“黑马”到估值进一步下滑,银行业在上半年面临着较大的业绩考验,经历了一季度的营收净利增速收窄,市场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地产行业调整、利率下滑等因素对银行盈利和不良贷款影响的担忧有所增加,资本市场波动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冲击也更加明显。

综合多家机构观点,下半年银行业净息差压力还会持续,但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与传导落地,社融的逐步恢复将帮助银行“以量补价”;资产质量方面,房地产部门信用风险依然是关键,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认为,随着地产产业链回暖,相关信用预期可从“极度悲观”转向“相对中性”。二级市场上,低估值、高成长的区域性银行普遍被看好。

个股涨跌各半,22家银行市值蒸发2800亿

截至6月30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总市值约为9.46万亿元,仍位列30个申万一级行业之首。

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尽管银行板块整体仍跑赢大盘,但个股之间分化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银行板块(申万一级)在二级市场先扬后抑,整体跌幅2.43%,同期上证指数跌6.09%、沪深300指数跌8.87%。值得注意的是,年初在市场避险情绪浓厚、银行年报超预期等背景下,银行股一度成为不少投资者首选的避险资产,整体表现从持续回调反转为行业涨幅第一,成为A股市场上的“黑马”。而目前,银行板块的整体排名已经下降至第七位。

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共有22家上市银行涨幅为正,其余20家股价下跌。其中,股价涨幅靠前的以区域性银行为主,其中成都银行以44.46%位列榜首,1月刚刚上市也是年内唯一一只银行新股的兰州银行累计涨37.82%,江苏银行、江阴银行、南京银行均涨逾20%,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行涨幅超过10%。

对比明显的是,在20家股价下跌银行中,瑞丰银行跌幅接近27%,另有郑州银行、青农商行、招商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紫金银行、重庆银行、西安银行8家银行跌幅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此前高估值零售银行的龙头,招商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跌12.99%,涨幅在全行业排在倒数第四位,成为股份行中的“老末”,区间最大跌幅超过30%;同期,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前期高人气银行股持续回调,跌幅多在5%以上。

记者统计发现,在41家(除兰州银行外)有可比数据银行中,共有22家银行总市值相较去年年末出现缩水,合计减少2830亿元。其中市值超过万亿的招商银行市值减少约1555亿元,从1.23万亿元跌至1.08万亿元,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市值蒸发均超过百亿元。

事实上,自4月下旬以来,招商银行总市值已多次跌破万亿关口,其中4月18日宣布行长变动后,该行股价不到一个月就跌超20%,一度触及35.26元/股低位。其间,田惠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此外,上半年股价剧烈波动的银行还有兰州银行、瑞丰银行、齐鲁银行等新股或次新股,其中兰州银行上市以来共计经历了10次涨停、2次跌停(收盘),但其间最大回撤接近40%,瑞丰银行、齐鲁银行作为“小盘子”银行在几次金融行情中也分别收获了1个和3个涨停。

事实上,除招商银行外,年内还有20多家银行发生高管变动,其中包括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也包括青岛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城商行、农商行,“换帅”原因多为系统内工作调整。

但因为“掌舵人”变动引起股价剧烈波动的也不止招商银行。以近期陷入舆论漩涡的南京银行为例,该行在6月29日晚宣布林静然辞职的消息,叠加部分网络传言干扰,次日股价开盘一度触及跌停。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李静然已经履新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传播不实言论的西部证券通信分析师傅鸣非也已被解除劳动合同。据南京警方最新披露,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7月3日晚间,南京银行率先披露了上半年业绩快报,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35.32亿元,同比增幅16.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长20.06%。

超10家银行高管股东护盘,耗资近2亿

在二级市场上,银行股长期经历着“破净”苦恼,这一现象在今年上半年也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市净率(MRQ)低于1的银行有36家,占比仍高达86%。目前银行板块(申万一级)平均市净率(LF)只有0.56,处于历史低位。个股间分化持续,其中宁波银行、招商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常熟银行是目前仅有的市净率(MRQ)在1倍以上的6家银行,此外还有19家银行市净率在0.6以上,其余17家银行中,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继续以0.33倍PB“垫底”。

“破净潮”中,银行纷纷出手增持稳定投资者信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12家上市银行宣布高管或股东增持计划,耗资接近1.8亿元,其中有银行高管主动“护盘”,也有多家银行因股价持续下跌触及稳股条件。仅5月以来披露高管持股变动的就包括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紫金银行、厦门银行、北京银行、瑞丰银行、重庆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邮储银行等12家银行,6月增持计划较为密集。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新任行长王良仅上任一周左右(5月26日)就“火速”增持了公司2万股A股股份。据Choice数据,此次增持每股成交价为38.33元,合计耗资约76.66万元,成为今年以来招商银行高管首次增持。

6月27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拟采取由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增持股份的措施稳定股价,后者拟以累计不少于5000万元增持邮储银行股份,成为年内首家启动稳定股价措施的国有大行。

除邮储银行外,此前齐鲁银行因为股价已触发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稳定股价义务,也宣布了一项超过5400万元的增持计划。而厦门银行、重庆银行宣布的增持计划分别在3600万元、2600万元以上,增持主体包括公司股东和董监高人员。

此外,还有银行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股东增持,比如南京银行一季度以来陆续获得第一大股东法巴银行,以及南京国资委旗下几家一致行动人股东增持,近期部分股东又通过可转债转股进一步增持。

当然,年内也有银行股东或高管罕见减持。6月30日,年内涨幅接近24%的江阴银行公告披露,该行董事龚秀芬通过竞价交易减持公司500股股份,成交均价4.5元/股,套现2250元。

从机构持仓来看,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银行板块的市值比例提升较大,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公募基金重仓银行板块占比为4.01%,环比上升了1.07 个百分点。但相较2019 年末公募重仓银行板块市值占比6.52%的高位,仍有较大空间。其中,一季度机构增配较多的银行包括宁波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等地方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

业绩面临多重挑战,地产修复仍是关键

在肖斐斐看来,过去10年银行板块估值由3倍PB左右下降至当前的不到0.6倍,核心原因是资产质量下滑,其次是收益能力下降。

这些挑战也并未在今年上半年缓解。在经历了去年的业绩反弹之后,因为疫情反复、地产行业调整、净息差下滑等因素,今年一季度银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双双回落,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增速约为4.4%,相比2021年全年7.8%的增幅有所回落;归母净利润增速从12.6%回落至8.7%。

具体来看,6家国有大行中,仅邮储银行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维持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1%、17.8%;股份行中,仅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增速优于去年,其余增速均有所回落;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尤其农商行中仍有6家维持了20%以上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其中沪农商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增幅继续扩大,拉动农商行整体增速从15.7%扩大至17.9%,城商行中有8家银行增速超20%,但只有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增幅扩大。

综合银行说法和分析师观点,盈利增速回落一方面是因为前期多提减值造成的利润低基数效应消退,另一方面是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财富管理业务下降,拖累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有24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去年四季度环比下滑,有27家银行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全年增速有所回落。

而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银行的息差压力并未消减,同时还面临有效信贷尤其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从一季报来看,有12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7%,较2021年全年的2.08%下降0.11个百分点。回顾来看,去年12月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先后经历了3次下调,银行资产端获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尽管今年4月央行宣布已经建立与LPR挂钩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并引导大行、股份行以及中小行陆续下调了中长期存款利率,但券商普遍分析,预计息差仍有下降空间,肖斐斐对这一数据的预测为2~4BP(基点)左右。

其次是“资产荒”和资金空转问题。在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居民购房意愿持续低迷等背景下,国内金融数据在4月大幅低于预期,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更是出现有记录以来首次负增长。5月数据虽有明显好转,但仍以短期信贷为主,中长期贷款业务依然承压。

此外,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还迎来了降低拨备覆盖率的政策导向。4月13日,国常会明确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而此前业内存在利用拨备计提“以丰补歉”的传统,随着让利实体紧迫性增强,银行业通过释放利润和加快不良处置,进而提升信贷投放能力的必要性也明显增加。

从资产质量来看,一季度多数银行的不良率继续改善,但房地产业务仍然是主要拖累,多家银行地产行业对公不良率提升,加强风险防范的措施还在持续。肖斐斐认为,因为销售和债务格局恶化,上半年房地产问题资产在银行业的比重有所提升,预计对公不良率仍会走高,未来对公房地产信用是银行资产质量拐点是否发生的关键变量,而随着“政策放松-销售转暖-融资支持-信用修复”链条的推进,下半年地产部门的信用风险预期会从极度悲观转向相对中性。

在盈利方面,多家机构分析,随着疫情缓解、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和传导落地,银行业基本面也将逐渐修复。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测,随着政策发力,6月新增贷款可达2.5万亿元,虽然信贷需求仍然偏弱但边际好转且结构改善,后续的走势仍取决于地产销售和疫情情况。

肖斐斐也认为,在量的方面,预计下半年社融增速步入修复阶段,银行业可通过以量补价实现利息净收入平稳增长,加上中间业务收入修复,预计上市银行全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可达到6.0%和7.7%。

对于下半年银行股的走势和看法,廖志明认为,宏观经济或将迎来疫后复苏,进而驱动银行估值修复,银行板块有望重演2020年三季度到2021年一季度的疫后复苏行情。综合来看,机构普遍看好区位优势较强、估值较低的成长型城商行,以及受益于地产复苏、前期回调较多的股份行。 【编辑:石睿】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2876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