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绿水青山何以“点绿成金”?浙江丽水红绿融合探新路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6-23 06:29:23 0 丽水 青田 老区

丽水6月22日电(记者 邵燕飞 项菁)华东地区“绿色基因库”,森林覆盖率高达81.7%……坐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的“最大一片绿水青山”,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如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实现“点绿成金”?

好山好水的另一面,丽水也是全国12个重点革命老区之一——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新征程上,让偏居山区一隅的革命老区跟上共同富裕脚步,亦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也明确,支持包括丽水所辖县(市、区)在内的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丽水多地发现,该市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有机融合,走出红绿融合发展新路。

依托资源禀赋

集思汇智“求变”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对于山区而言,打通“转化”通道谓之关键。

篆刻、展示、拍卖……在青田,青田石文化产业共富园内,已入驻来自全国各地的870多家商家,每天都有商户“上云”开播,将石雕及数百种文创产品销往全球。

青田石雕闻名中外,是“四大国石”之一。在该县,以石雕为支柱产业的山口镇80%居民均从事石雕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石雕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瓶颈。

在青田石文化产业共富园,青年正在直播“带货” 项菁 摄

“石资源有限,我们不能靠山吃山。”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青田人到世界各地找可加工的原材料,各地雕刻爱好者也来到青田,共同打响“世界石,青田雕”金名片。2021年山口镇石雕行业产值11亿元,其中电商销售达4.5亿元。

如石雕产业一样,当地不断依托山水资源优势,谋求思维变革、绿色转型变革。

丽水,因水得名,也因水而兴。“丽水山泉”就是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的关键一招。2020年11月,丽水市城投集团注册水业开发子公司,开发生产以丽水为品牌命名的“丽水山泉”高端水产品。

一瓶山泉润万金。“丽水山泉”打开水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也成为富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将绿水青山变为“聚宝盆”的路上,丽水各界集思汇智,或创新变革思维,或探寻技术突破。在双溪口乡南源村的袖珍菇生产基地,采摘、分装,工人们忙着收获成熟的袖珍菇。2021年该基地年产袖珍菇达800吨,产值1000多万元。

村民采摘成熟的袖珍菇 项菁 摄

菌菇是丽水多地的特色产业,不过该基地负责人、专注菌菇产业20年的蔡俊冲坦言,种植袖珍菇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这里的环境很适合种植菌菇,但“种好”很难,起初遇到了技术瓶颈。

“那时候我特地到福建取经,学习降温技术、搭棚技术等,后来利用机械化手段,才实现袖珍菇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蔡俊冲如是说。

好山好水寄乡愁

返乡创业“燕归巢”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离不开市场化推力。当“红色根脉”与“绿色家底”不断被擦亮,新老丽水儿女纷纷返乡,“乡贤经济”开辟了丽水“两山”转化的新通道。

丽水青田吴畲村露营基地 项菁 摄

经几十分钟的盘山公路,海拔800米,缙云县三溪乡厚仁村500亩黄茶基地映入眼帘。“这里已经处于雾层,有利于黄茶生长。”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森洪说。

李森洪投身建材行业已有20多年,2011年“跨界”种植黄茶。和其它茶农种植方式不同,李森洪更加注重科学种茶,譬如设置滴灌带精准施肥,将药渣、采油饼当有机肥。

李森洪介绍,茶园投入大、回报慢,但经过标准化管理,今年黄茶产量达到5000多斤,最贵每斤超万元。每到采茶季,还可带动大量本地劳动力增收。

在丽水各地,在乡贤的积极带动下,民宿经济、旅游经济亦成为秀山丽水的浪漫风景线。

“95后”王跃是一名“宿二代”,拥有家乡情怀的王跃毕业后选择回到丽水农村,“我出生在吴畲村,这里的环境和人文都很熟悉,非常适合经营时下流行的露营基地。”

隐隐青山、蓝天白云,一顶帐篷、三五朋友,洋溢着青春、浪漫的气息……今年3月试营业以来,海拔450米的“无奢”露营基地生意火热。与之相呼应的,是该村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该村修建革命老区纪念室等红色文化项目,发展红色旅游。乡村吸引了外来游客,也带热了土鸡蛋、笋干等农产品。“鸡蛋卖得都不够产了。”58岁村民金玉花笑道。

从“孔雀东南飞”到“春暖燕归来”,对于地处丽金台温四地边境的三溪乡而言,乡贤就是挖不完的“金山银山”。

沿着群山绵延的括苍山脉,当地10多名热爱户外运动的乡贤投资1000万元,基于森林防火道开辟了36.8公里的越野线路。“家乡很美,有山川资源,引入越野运动也能带动乡里乡亲增收。”三溪乡乡贤、缙云县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会长应周海说。

时势者因“绿”而来

共富之下兴业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根植于丽水大地,一位位“时势者”亦受秀山丽水影响,推动产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走进位于丽水经开区的浙江昶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制造工厂,隆隆的机器声响中,一卷卷水性合成革逐渐成形,偌大的厂房内没有特殊气味。每年该厂有2000万米水性合成革走向海内外市场,被广泛用于家居类产品。

“以前合成革是被市场嫌弃的,因为它有气味。经过转型,现在形象变了。”该公司总经理邵晨旭来自温州,曾专注生产溶剂型革,后转向生产环保材料,2017年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丽水兴业。

近年来,丽水加速打造全球性的水性时尚合成革生产基地。环保材料是时尚产业的“源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工业氛围让邵晨旭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环境、生态、人文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邵晨旭谈及,“到丽水发展后,越来越觉得产业和生态要融合,而且在‘双碳’愿景下,环保材料也越来越符合消费者需求。”

从无到有培育新业态,来自湖北的濮爱也感受明显。2013年她跟随擅长雕刻的丈夫返乡缙云创业,创新投身木簪行业,如今产销100多种发簪及衍生品。

“这两年古风比较流行,我们原创设计主要面向年轻人的素木簪、珠花簪。”濮爱说,从家庭作坊到日产1000根的工厂,其不断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当前,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西南革命老区“点绿成金”是应有之义。此背景下,“先富者”“投资人”因“绿”而来、为“绿”兴业。

在丽水市与台州市交界的周扎村,葡萄长廊上的高山野葡萄挂满枝头,即将迎来丰收。周扎村是革命老区村,为帮扶革命老区致富,2019年以来“先富者”宁波镇海炼化结对帮扶周扎村,帮助村里建起30亩现代化钢架大棚樱桃基地、1300平方米葡萄长廊等。

该村另一侧,总投资1.5亿元、一期120亩的农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周扎村党总支书记王辉说,这是村企合作新尝试,“光土地流转,村每年收益就达到20万元,未来该农博园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完)

【编辑:石睿】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269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