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粮食危机”逼近,中美政策逻辑有何不同?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5-21 06:19:29 0 美国 中国 粮食安全

中新经纬5月20日电 (宋亚芬)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粮价大幅震荡走高,多国出现禁止小麦、油料等出口,加剧了市场对粮食安全的整体担忧。联合国日前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全球是否真的存在“粮食危机”?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美在政策应对方面逻辑有何不同?

围绕这些问题,中新经纬研究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进行了专访。他指出,全球农产品供应长期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但83%谷物都是由所在国自己生产。所以,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局势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紧张。

中新经纬研究院:俄乌冲突已持续一段时间,全球粮价受局势影响出现大幅波动。您如何看待俄乌冲突对于全球粮食安全的威胁?

胡冰川:俄乌冲突实际上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乌克兰的一部分播种面积受到影响,这部分作物产量、贸易量会有所损失,这是客观结果。二是在俄乌冲突加深背景之下,西方国家加大对俄制裁,这使得全球对粮食安全的焦虑加深,加大了全球农产品供应以及相关的大宗商品供应预期的不确定性,这是主观层面的影响。

全球农产品供应和粮食安全长期都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全球谷物的总产量大概27.99亿吨左右,贸易量大概4.7亿吨左右,全球贸易量大概占产量的17%,这意味着全球83%的谷物都是由所在国家自己生产的。

实际上,巴西、美国等一些具有粮食优势的国家长期出口,只是满足全球边际人群的调剂需求,比如印尼、埃及等人口大国,资源产出比较小,是需要通过贸易获取粮食的。而像中国、欧盟等,虽然有进口,但是基本上不依靠国际市场。所以,客观来看,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中新经纬研究院:您认为在这次全球粮价的大幅波动过程中,是不是也有一些资本市场炒作的因素?

胡冰川:当然。2020年5月份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显然跟美联储的无限量化宽松有关,货币宽松支撑了供需基本面的波动,抬高了价格中枢。这就意味着从一个相对比较平缓的或相对低点到一个高的价格中枢。这中间会有波动,无论是上涨的波动,还是下跌的波动,资本都会参与。

中国人买房子为什么买涨不买跌?大家炒股票为什么买涨不买跌?这是因为我们的套利机制不允许买空卖空,但是国际期货市场是可以双向套利的。只要有波动,资本就会参与。

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大宗商品,只要是被标准化、合约化了,就是一种资本品。所以,在它的价格波动过程中,资本一定会参与。在资本深化过程中,容易导致市场的自我实现。通俗来讲,就是当所有人预期它涨的时候,它就会涨。

逐利是资本的本能,资本参与我觉得是中性的,资本肯定会一直参与,资本可能会提升杠杆去放大,但是它是需要实体支撑的。

中新经纬研究院:中国作为全球粮食生产大国,一直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坚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冰川: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可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加深了大家对粮食安全的恐慌感。实际上,中国若长期不进口水稻、小麦这些口粮也能自给,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量极小。而且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中国有进口配额管理。2021年中国自己生产了约2.7亿吨玉米,进口玉米2835万吨,只占10%,而2020年中国进口玉米仅1130万吨。中国进口的小麦大部分都是做饲料用,一些高质量的面粉则主要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所以,俄乌冲突客观上对中国粮食安全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国际粮价的相对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恐慌。

当然,还存在一个间接传导。俄乌冲突发生以后,农用化学品价格大概上涨了30%左右,造成了国内化肥以及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这对后续的秋粮生产,可能会带来间接影响。但这是阶段性的、暂时的影响。

中新经纬研究院:在政策应对上,您认为中国应如何减少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

胡冰川:从应对粮价大幅度上涨和守护粮食安全政策角度来说,这不是中国第一天去应对。我们已经出台了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在政策上对粮食安全一直都非常重视,不是因为现在粮价上涨,才开始重视。夏粮马上就要收获,我预计2022年对全国小麦农机的跨区机械收割作业,马上会出台政策,可能要进行一轮新的补贴。为应对俄乌冲突导致粮价上涨,可能还会有一些特定的支持政策。中国在财政方面都是压实的,政府的目标考核层层传导。所以,中国在政策上的应对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中新经纬研究院:美国是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您认为美国的粮食生产优势是如何形成的?

胡冰川:美国传统的农户数量不大,对农场的兼并比较容易,近几十年美国的农场面积一直都在变大,数量则下降到约200万户。这让效率至上成为可能。美国的农业技术也是非常先进的。从育种开始,到农业种植、收割等农业科技是系统性地发展。

为什么美国的种业可以做到世界第一?因为种植规模足够大,种子可以得到迅速推广,实现商业化生产。美国也有很多涉农类的大学和学科,包括生物工程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也经历了长期的农业补贴阶段,到90年代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转到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业保护政策发生一个很大的改变——鼓励市场化,农场经营不下去就会破产,被兼并,有效率的农场通过竞争机制纷纷涌现出来。

所以,美国粮食生产的优势,一是在生产力方面,硬科技本身就很厉害。二是没有历史负担,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靠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三是讲究比较优势。美国为什么不出口小麦,而是集中力量出口玉米和大豆?因为小麦的需求是相对饱和的,而且美国的纬度也决定了它的小麦品质不及欧盟、加拿大等。

中新经纬研究院:守护粮食安全,您认为中国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有哪些美国的经验是中国可以借鉴的?

胡冰川:中国现在属于过渡时期,现在我们的主要问题是要全方位确保粮食安全,另外也要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稳定。

要进一步强化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科技含量。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提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同时也提出要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从美国的经验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要积极探求如何让社会资本更多地进入农业,参与农业生产,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加工、市场的销售推广。包括把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要素嫁接到中国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以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从而让农民从农业增效当中更好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编辑:彭婧如】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216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