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湾区内地9市居民收入榜出炉:哪里最能挣?哪里最敢花?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3-02 15:38:18 0 广州 万元 收入

大湾区建设成果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什么提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居民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在收入和消费上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居民“钱袋子”鼓了,消费提档升级,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中,哪座城市挣得最多?哪里又花得最爽快?还存在哪些待解决的短板?数据话你知。

平稳增长 收入增速介于8%-10%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54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6元,同比增长10.7%。

近期,除东莞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内地湾区城市已陆续公布了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注:受统计口径不同影响,广州、肇庆公布的数据为城镇居民数据,其余数据均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截至记者发稿,东莞2021年数据尚未公布,详见图表)整体来看,湾区内地城市收入增速基本位于8%-10%的区间,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全国也居前 广深进入“7万元俱乐部”

从绝对值来看,广州和深圳均属于“7万元俱乐部”。2021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416元,同比增长了8.9%。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847元,同比增长9.2%。这两座城市的收入不仅领涨大湾区,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

目前,在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中,上海2021年全市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78027元,排名稳居第一,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29元,首次突破8万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2元,位列第二,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18元。紧随其后的广州和深圳,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已超过7万元。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3元,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广州各地区发展的协同性有望继续提高。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向记者分析,一方面,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让广州各地经济更加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在增城、从化等地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用时不到三年 佛山珠海首上6万元台阶

收入在第二档的城市为佛山和珠海,这两座城市的居民收入于2021年首次站上了6万元新台阶。值得注意的是,从5万元到6万元,佛山和珠海只用了短短3年左右。2019年,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5万元,实现54043元,珠海达到52495元,2021年,这两座城市居民收入分别达到了61700元和61390元。

中山则距离6万元尚有一步之遥,目前为57901元。具体来看,2021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01元,增长9.8%,增速在珠三角9市中排第4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23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50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4,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小。

紧随其后的惠州独居4万元俱乐部,江门和肇庆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从增长来看,江门的人均支配收入虽然在湾区城市中并不算太高,但其增速却达到了10.10%,在已公布数据的湾区城市中排名第一。

“钱包”如何鼓起来?稳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湾区人民的“钱包”是如何鼓起来的?整体来看,稳就业为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全省来看,2021年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8.4%,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具体到各地,深圳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就达到59095元,同比增长了10.1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83%;中山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9122元,占比为67.6%。

据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国兴此前介绍,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和就业优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1年广东就业局势呈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态势。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3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27.6%,接近恢复往年同期水平。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9%,比2020年明显降低。

去年,广东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保障技能人才更好就业。在此政策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389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以上。

其中,三项工程中最早实施的“粤菜师傅”工程,迄今累计培训33.6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74.3万人次。同时,“广东技工”工程,则将全省148所技工院校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校生达到63.4万,占全国六分之一,广东已经基本建成全国最大技工教育体系。另外,仅2021年,“南粤家政”工程累计开展家政服务培训97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58万人次。全省家政服务企业已达2.68万家,比2018年翻了近一倍,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计划组织家政服务培训20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40万人次以上。

不过,肇庆、惠州、江门等湾区城市的人均收入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江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年发布,但不久就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湾区城市开展经济联动受到一定的掣肘,因此在广州、深圳龙头跑在前面时,民众所期待的湾区核心城市引领带动效应需要更多时间来显现。

另外,林江表示,湾区城市若想更快更好发展经济,就要注重协同创新。首先要落实制度创新,真正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地、先行地,营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接着,湾区城市才能引才、聚才,有才可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能挣也能花 广州成湾区首个“双万亿”城市

随着钱包恢复元气,受疫情抑制的消费也在回升。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22.56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2.9%。自此,广州成为了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充分展现了广州立足新发展格局,积极发挥经济韧性强、内需空间大、产业基础厚的优势,实现了千年商都“十四五”良好开局。

放眼全国,2021年国内主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十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湾区城市中广州和深圳均上榜,除广州外,深圳2021年社消总额为9498.12亿元,已逐步逼近万亿元大关,在2022年有望迈入到万亿元消费城市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和惠州的消费增长态势非常明显。2021年起,两地社会零售总额均增长了13.3%。消费需求的强劲恢复支撑着这两座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2021年,东莞GDP首次突破万亿元,而惠州则坐稳了广东GDP“第五城”的位置。

居民敢尝鲜 湾区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力

林江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居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居民普遍收入水平较高。同时,他们也愿意尝试新产品和新服务,例如5G背景下的无人驾驶。同时,远程手术等应用场景得以在2022年建立起来,从而引导更多的投资者和生产商投资到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反过来又鼓励和刺激更多的研发人员,对于相关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最终形成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完整的供应链和生产链。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拉动消费和刺激内需呢?他认为,首先,是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应该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特别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发展的契机,为广东居民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前景的预期,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广州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试点,通过试点建设,总结更多的成功刺激消费的经验,再推广至全省其他城市,值得期待。

其次,是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项目落户当地,广东如何通过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链主”以及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商、投资商和制造商提供金融、法律、专利、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配套服务,是广东实现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编辑:蒋妍】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137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