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和车相伴 他们是患者转运途中的守护神

网络编辑 太原 2021-10-08 10:00:45 0 患儿 儿童 太原市


10月1日11时许,一名因车祸导致胸椎骨折的13岁女孩要转院;当日20时许,从外地来并旅游的一名男孩因高烧惊厥。
国庆节假首日,作为太原市首个承担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急救的太原市急救中心省妇幼急救分站虽然只出诊两趟,但对值班的医护司来说,却是一刻都没有放松过。
急救人员时刻准备着
7时40分许,护士长闫丹蕾早早地就来到位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旁的太原市急救中心省妇幼急救分站。当天,她与医生薛琴、司机王建军一起值守,为拨打急救电话的妇儿们提供院前急救保障。
完成交接班的登记后,闫丹蕾走进妇幼转运急救车,认真检查了多功能监护仪、儿童专用呼吸机、输液泵、心电图机、转运暖箱等设备。她说,这些设备能在转运途中对儿童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血氧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护,如果孕妇在转运途中突然生产,车上还有孕产妇接生急诊包,能迅速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紧急接生。除此之外,她还认真检查了车上常用的急救药物。闫丹蕾专注而认真,她说这些是急救人员的“武器”,来不得一丝马虎。而她现在所做的工作,是每一组交接班的医护司都会做的工作。
11时许,完成了前期的检查工作,闫丹蕾趁着等待接诊的时间学习着专业知识。此时,120调度中心传来指令,一名胸椎骨折患儿需要转院。急救人员迅速出发,途中经电话回访,闫丹蕾得知骨折的患儿今年13岁,当日一早回忻州老家时,因车祸受伤,目前正在医院急诊做进一步检查,需要转院。
来到医院,急救人员办理了交接手续,对患儿肋骨和腰椎进行固定后,将其小心翼翼地抬上救护车。一路上,医生薛琴时刻检查着患儿的检测数据,闫丹蕾按医嘱对患儿进行着相关检查,司机王建军平稳快速地驾驶救护车驶向山医大二院。
出完这趟诊,已过了两个半小时,急救人员返回站里,简单吃了口午饭。
20时许,太原市赛马场附近某小区内,有一名孩子因高热惊厥。闫丹蕾电话回访得知,患者是个13岁的男孩,她电话指导男孩家长,将男孩侧卧,防止呕吐物呛住呼吸道。
很快,急救人员来到患儿所在的小区,一路小跑上了楼。此时,男孩体温高达40.5℃,他们立即给男孩灌肠以退热解痉,同时对男孩进行保暖后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
每次出诊结束,返回急救站后,闫丹蕾都会对救护车进行含氯消毒剂喷洒,并打开紫外线灯消毒,以保持救护车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接诊患者中,呛奶和惊厥者居多
翻看9月份的出诊记录,闫丹蕾指着9月18日22时27分的出诊记录回忆说,这是个出生15天的女婴,最初接诊是患儿无法自主呼吸。她们进行电话回访时,得知女婴是呛了奶后出现满脸通红、无法自主呼吸的情况。她们立即进行电话急救指导,告诉孩子家长抱起孩子用力拍打孩子的背部或脚板,让孩子感到疼痛继而哭叫或咳嗽,以帮助孩子将呛进气管里的奶全部咳出,缓解呼吸。
经过电话急救指导,话筒里传出孩子哇哇的哭声,急救人员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因不需到场急救,行驶到半路的急救人员也返回急救站。“每个月,因新生儿呛奶的诊情总有十几个,行驶到半路因电话急救指导得当,呛奶幼儿好转,返回的情况也有很多。”闫丹蕾说,最小的一名呛奶患儿出生只有7天,他们是到孩子家中进行的急救。提醒新生儿父母,给孩子喂完奶后,一定要给孩子拍嗝,等孩子打完嗝,一定要让孩子侧卧,千万不能平躺。
采访中,太原市急救中心省妇幼急救分站负责人刘晓栋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急救站自2020年12月25日开站以来,已接诊千例各类儿童、孕产妇,其中热性惊厥最为多见,呛奶患儿能占到五分之一。
说着,刘晓栋翻开9月的出诊记录,9月21日有两名因高热惊厥的患儿,一名两岁半,一名1岁。“两名患儿都有过高热惊厥的病史,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都比较着急。我们在出诊途中进行电话回访、询问病情,告知家长正确的急救方法。到场后,我们会先给予镇静解痉,同时给予退热治疗,紧急送医做进一步检查与治疗;也有急救完,孩子病情好转,家长不去医院的情况。”刘晓栋说,虽然空驶的趟数很多,但看到孩子病情好转,他们也是无比开心。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刘晓栋说,可先将患儿放在床上或平坦的地板上,解开患儿的衣领,把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避免窒息。患儿停止抽搐后,可将孩子右侧卧位,待病情稳定后及时送医。如果患儿持续抽搐不能缓解,一定要及时拨打120。特别提醒,不要摇晃患儿,也不要强制束缚患儿抽搐的肢体,避免造成肌肉损伤或骨折。
儿童需专用急救车“保驾护航”
采访中,刘晓栋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妇幼转运急救车上有多功能监护仪、儿童专用呼吸机、转运暖箱、输液泵、心电图机等设备,这些是专门针对儿童及孕产妇的设备,能在转运途中及时监测儿童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进行血压、血氧等数据的监测。
据了解,太原市急救中心作为疾病救治的首发环节,近年来,依托5G技术应用支撑的院前院内一体化平台大数据,与省级各大医院合作进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探索建立贯穿整个急危重症救治过程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体系,实现“以急救为开端的绿色通道”,打造调度指挥中心、救护车与急诊室、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实时连接的医疗信息无缝隙衔接模式。
所以,患儿到达医院后,直接由绿色通道进入医院急诊或重症监护室,全程无缝衔接,为危重儿童及孕产妇转运途中提供最优质的安全保障。这相当于,在救护车上使用各种专用仪器设备,打造了一间流动的“儿童重症监护室”。
“由于儿童表情变化比较快、比较急,不稳定因素多,易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这就需要在转运救护车上一定要配备有针对儿童的专用设备,随行的医护人员也要十分了解儿童救护知识,才能将各类急危重症儿童转诊过程中的危险降到最低。”刘晓栋说,因此,儿童在转运途中需要专人专护,既要配置专用抢救设备的救护车,更需要儿科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通讯员 杨凯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27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