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兴县:特优产业打通乡村振兴路

网络编辑 吕梁 2022-10-26 14:03:11 0 兴县 中药材 基地

初秋的山西兴县金风送爽,丰收在望。在东会乡姚家沟村兴皖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板蓝根,迎来了盛花期,鹅黄色的花朵,鲜亮夺目,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招蜂引蝶,美不胜收。

三伏天气,在山西吕梁兴县康宁镇曹家坡村的清泉醋业无公害高粱基地里,农民牛三仁忙着为高粱进行最后追肥,抚摸着高过人头的高粱苗子乐不可支:“不出意外,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收入肯定差不了 !”

在蔡家会镇沙庄村的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优质谷子基地里,农民王彩明掂了掂沉甸甸的谷穗自言自语“偷着乐”:“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背靠龙头企业,小杂粮变成了金豆子,产量高品质好不愁卖,咱农民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咧!”......

“青幽幽的那个岭,绿油油的那个山,丰收的庄稼望不到边。”初秋季节,阔步行进在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目标而踔厉奋发的晋绥大地上,仿佛让人置身于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双脚踏上幸福路》的意境之中。

近年来,兴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增绿”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在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上下功夫,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抓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县通过扶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全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全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向产业好、群众富、生态美的目标奋进。

特色产业 异军突出

初秋时节,黑茶山下的东会乡姚家沟村,“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排着方阵一样的中药材田,正在“扬花坐籽” 期,“花海药谷”一派蓬勃生机。慕名而来的人们无不驻足观赏,啧啧称赞,药材种植户刘生云和老伴,头戴草帽在地里忙碌着锄草松土。

“我今年60多岁了,出门打工没人要, 没想到我们这穷乡僻壤还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前年县里引进了中药材产业,把我家的30余亩几近撂荒的地改成熟地,种上了板蓝根、金银花、苦参等中药材,而且把我和老伴聘成‘产业工人’,干一天工资 220 元,一年下来,除了地皮租赁费外,工资收入18000多元,手头的花销再也不用东挪西借了。”刘生云满心欢喜地说。

与刘生云一样,孟家坪乡安月村农民高虎虎、乔旭平通过中药材种植,“有过之 无不及”同样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以前种庄稼靠天吃饭,现在种植中药材是旱涝保收,省工省力又省心,真是‘种着自己的地, 赚着别人的钱’,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

像高虎虎、乔旭平一样安月村的35户村民都种上了中药材板蓝根,1124亩中药材给全村带来人均8000元的好收益。

东会乡和孟家坪乡中草药种植是兴县打造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为了进一步做好中药材产业,今年兴县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依托兴县兴皖药业将孟家坪乡东吴家沟村、成家山村、麻焉条村、安月村列为兴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其中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重点繁育苦参、板蓝根, 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 3200 亩,主要种植板蓝根和柴胡。基地建成后,全县还可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4200亩,带动356户农户稳定增收致富。

“兴皖药业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兴县引进的第一家中药材企业,企业坚持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 兼顾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种植中药材,目前已流转撂荒地10000余亩,形成年产3000多吨中药材的能力。”兴县兴皖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守亮说,“为了延伸产业链,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公司又在孟家坪乡安月村投资 627.7万元,新建了年加工量可达 3000 吨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厂,总占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6792平方米, 形成持续稳定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带动全县农户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互利双赢。”

兴县通过种植中药材使农村撂荒地变废为宝,绿了荒山、富了百姓,目前,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兴县农业产业的又一增收亮点。

“龙头”引领 “农”“企”双赢

曹家坡村的牛三仁说,今年雨水充足, 庄稼长势喜人,暑气还未褪去高粱就长了近两米。看着根壮苗肥、枝繁叶茂的高粱,老牛高兴地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收成至少比往年高三成。“去年我家种的8亩高粱,就地卖给了清泉醋业(公司),总共卖得9850 元,除了地是我自己的,种子、肥 料都是清泉醋业提供的,自从与清泉醋业签到了订单销售合同后,我们村的高粱不愁卖了,就地种植就地销售,而且每斤比市场上能多卖5分钱,省了心,还多挣了钱,我们是打心里高兴啊!”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清泉介绍道,清泉醋业每年可以就地消化高粱4000余吨,碗豆、草麦等小杂粮1600吨, 已形成订单农业5000亩,带动1000 余农户稳定增收,今年,公司又开发出黑小米醋、 芥末醋、红枣醋饮等新产品,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销售非常好。“下一步, 我们将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和杂粮种植基地面积,这样能带动更多的脱贫户通过种植杂粮实现稳定持续增收。”无独有偶,同样在蔡家会镇沙庄村,脱贫户王彩明,这几年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他家种植的30亩谷子,以 2.65元的单价卖给了当地的龙头企业——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地变现31000元,今年他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将谷子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5亩,此外还种了15亩红芸豆。像王彩明一样在蔡家会镇的 779 户脱贫户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按照生产有记录、 产品有标签、质量可追溯;采用统一规划 布局、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订单回收的“三有五统 一”标准化生产模式,采取订单种植,回收产品带动农户增收。“保证企业优质小杂粮原料来源的同时,使农户和企业的利益链接机制更加紧密, 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一举两得、互促双赢。”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虎平说。随着兴县小米的“声名鹊起”,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为了持续让龙头发挥牵引带富作用,今年县里帮企业建起了1000平米的储粮冷库,并支持企业对加工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一套日精加工 50 吨谷子成套设备生产流水线,一套日精加工30吨豆面、荞面设备流水生产线,一套日精加工50吨红小豆、豇豆、绿豆、肾型黄豆、红芸豆设备流水生产线已经达产达效,公司年总加工杂粮能力达到4 万吨。特别是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落户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蔡家会作为中国杂粮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打响了兴县小杂粮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目前,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已被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现已建成绿色谷子3600亩,绿色种植基地和有机 谷子2000亩轮作基地,认证绿色谷子基地22000亩,有机谷子基地4000亩,谷子良种繁育基地2800亩,豆类良种繁育基地 3000亩,有9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无公害豆类基地认证 90000 亩。与此同时,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还开发出各类杂粮系列产品30多个,产品销往晋、陕、蒙、冀、鲁、豫、京、津、沪、广、深等20 个省区,截至 2021年12月底销售额达到 9000 万元,实现利润310万元。已带动周边的老百姓 3000 多户,其中脱贫户占2000户,老百姓户均收入达到8000元。

产业做强 延链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关键。兴县是农业大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 条、做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要聚焦国际国内科技前沿、产业前沿、 市场前沿,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让科研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年初,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带队赴京走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首农食品集团,就推进相关合作事宜进行深入对接洽谈时表示“,要培育优质品种,提升产品品质,聚焦杂粮全产业链,紧盯市场需求,切实做大做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倾全力把兴县打造成全国现代杂粮种业基地、全国现代杂粮试验示范产业创新基地、全国杂粮供应基地。”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 中国农科院杂粮种植研究基地落户兴县蔡家会镇,进一步打响了兴县杂粮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在发展小杂粮模式上,我们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提供优良种子,统一施有机肥,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加工销售,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跟踪技术服务, 提升小杂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给种植户吃上‘定心丸’。”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辉说。兴县依托杂粮种植品质好、面积大这一资源优势,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小杂粮生产基地,新建农业园区,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种植—加工—养殖循环产业链,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以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旱作农业产业标准提升和品牌效益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据统计,今年,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13个。加工杂粮4000余万斤,销售收入达2亿元以上,已带动1.2万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围绕小杂粮产业,兴县把粮食加工转化也列入了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兴县固贤乡新庄村兴县兴茂养猪专业合作社在金 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了兴县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年存栏 3000 头、出栏生猪 6000 头。农业产业循环发展注入了不可或 缺的力量。此外,兴县利用东山冷凉的气候特征,在东会乡、交楼申乡、恶虎滩乡引进了食用菌产业,通过几年的培育,产业效益连年攀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扩大。兴县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菌种,正逐步成为走出吕梁的“香饽饽”。“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如今的兴县,一个以“园区引领、主辅结合” 的农业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小杂粮、经济林、生猪养殖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湖羊、中药材、设施农业、食用菌、马铃薯等辅助产业遍地开花,农业园区风生水起,农业龙头企业高奏凯歌,一幅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vliang/27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