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网络编辑 晋城 2022-12-28 18:53:56 0 集体经济 洞头 万元

城区洞头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泽州县保福村吸引各类“网红”入驻成为“网红村”;高平市沟北村积极打造“寻梦小镇”;阳城县凤城镇以“党建联盟”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冬日的晋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活力迸发、生机涌动,全市155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0万元,412个村超过100万元,一派蓬勃发展的气象。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在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思路,狠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号工程”,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引领,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走进沁水县龙港镇青龙村,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派产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青龙村位于梅河流域,有着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让利于民、做强产业”的原则,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统一修建大棚600余标栋。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投资300万元建成西红柿酱厂,每年可加工西红柿100余万斤,生产西红柿酱100余万瓶,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0余万元。与天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目前已完成民宿客栈、青少年活动中心、水上乐园等一期项目,通过“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的模式,每年村集体保底收入15万元。

在青龙村的示范带动下,梅河流域的固镇、孔峪、上苏庄3个行政村共建成蔬菜大棚500余栋,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带动177户农户户均增收1.9万元。整个梅河流域辐射形成了总标栋达1100余栋的蔬菜大棚、年产值1000余万的设施蔬菜产业经济带。

“为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镇党委指导固镇、孔峪、王寨、青龙、上苏庄5个行政村成立梅河流域设施蔬菜产业联合党总支,党总支领办成立梅河流域设施蔬菜股份有限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以原有蔬菜大棚、土地等资源入股公司,公司按股份进行分红。”龙港镇党委书记牛海波说,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农产业销售平台,不断提升梅河流域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依托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由党组织领办创办土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文旅康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道路。目前,已有1552个村推行支部联建和领办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劳务创收”“村企联营”“村村抱团”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带动,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日,气温骤降,但是城区洞头村的干部群众和市大洞头宸文旅公司的员工却没有闲下来。他们正在加快对美食广场、部分民宿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

近年来,洞头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与浩翔集团牵手成立大洞头宸文旅公司,大力发展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了研学中心、廉政教育基地、游客中心,麦田广场、儿童广场和美食广场,特色民宿、山间小木屋别具一格,使洞头村旅游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

看着繁忙的改造建设现场,洞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芳芳充满期待:“现在美食广场提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通水通电,已接近尾声;南山步道、灯杆、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前期各项工作也积极展开;新建高端民宿工程顺利推进。这一系列工程完成后,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洞头生态旅游等产业打下坚实基础,让洞头发展越来越红火。”

如今的洞头村,已经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红色研学、廉政教育的优质口碑目的地。目前,已累计接待各类游客和培训人员20余万人,带动附近村民就业200余人,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多元。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是基础,项目是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实施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880多个农业农村项目,形成了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和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的“6+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农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和农民致富增收。大力发展文旅康养项目,规划实施了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丹沁两河沿线治理示范带和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四大牵引性工程”。其中,“太行一号”示范带投资150亿元,实施89个项目,带动沿线243个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从零到20万元的突破;“百里沁河”经济带投资254亿元,实施79个项目,直接带动沿河112个农村实现“环境治、交通畅、文化兴、布局优、产业旺、生态美”。

作为全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唯一整市推进试点市和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我市坚持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高标准谋划实施了“示范区+特色小镇+百村百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走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其中,全市优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打造“百村百院”项目,去年首批28个村、30个院已开门迎客,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今年开门迎客的村、院各达50个以上;规划19平方公里的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形象初成。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快速推进,我市村集体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结构更加多元,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了村集体“红利”,脸上幸福的笑容越发灿烂。

支持保障,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片区党委通过“1个中心村+5个脱贫村+1个企业”的联建模式,以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促进片区各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2021年丈河村集体增收50万元,带动片区各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

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采取“县农投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休闲娱乐、农家乐等多种康养旅游业态,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5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2022年,陵川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5亿元,集中投向文旅康养、中药产业、特色种养等特优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获益;引入农信社信贷资金,通过扩大评级、授信面,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农户进行综合授信,2021—2022年农信社投放净增10亿元,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使用资金,解决了“钱不足”的问题。这是我市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科学谋划,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绘好“路线图”。立足晋城县域经济强、生态本底好、农业品质优等特点,谋划形成了“一环、两带、三区”的总体布局(“一环”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环;“两带”即沁河、丹河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三区”即文旅康养融合、特优农业供给、城郊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年)》,确定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出台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途径、主要举措和组织保障;完成了太行一号文旅康养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丹沁两河沿线治理示范带和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四大牵引性工程”规划编制,整体谋划推进,构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划体系。

机制保障,创造性推动落实。强化项目推进,重大项目采取“指挥部+公司”方式,市级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项目公司等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分类督导考核,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和县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乡镇“三农”考核,分类分考、跟踪问效;注重奖励激励,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集体经济“标杆村”和贡献突出人员进行奖励,并将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报酬挂钩。同时,坚持多元投入,市县乡成立乡村振兴公司,盘活优质涉农资产280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元,多渠道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

如今,村域资源“活”起来了,集体经济“壮”起来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生动现实。(牛前进)


责任编辑: 常晓梅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