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基层治理案例|晋城沁水县中村镇:攻坚“清化收”硬仗 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探索资源型乡镇乡村振兴新路

网络编辑 晋城 2023-01-05 10:23:06 0 万元 债权 行动

中村镇是沁水县的西大门,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5002户1.3万余人,39个党组织,661名党员。全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村镇党委、政府以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行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硬仗必打、硬仗硬打、打就打赢,担当作为、创新思路,全力推动“清化收”行动领跑全县。通过“一招出而满盘活”,有效提升了“三资”管理水平,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名镇奠定了坚实基础,探索了一条资源型乡镇乡村振兴之路。

聚焦“三大短板” “清化收”行动势在必行

中村镇煤炭和文旅资源富集,是沁水县的工业重镇、产业强镇、旅游名镇。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全镇进入了产业转型、经济转轨的阵痛期,发展面临资金瓶颈,“无钱办事”成为影响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01.收入断崖下跌,运转困难

煤炭资源整合后,镇域内煤矿由原先的18个减少至5个,能正常生产的矿井只剩3个,且控股方多次变更,致使镇村两级在煤矿持有的4300万股份分红中断,违约时间最长达16年、累计达1.4亿元的应收债权久拖不决,镇村两级集体收入骤减,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02.债务与日俱增,包袱较重

镇党委、政府紧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转型发展要求,全力发展生猪、香菇和设施农业,持续加强集镇供暖、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镇村两级债务高达5000余万元,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

03.产业转型困难,发展缓慢

在账款难收、债台高筑的双重矛盾中,镇村产业发展“外强中干”,特别是立足县委对中村镇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文旅康养目的地”的定位,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因“钱景堪忧”面临“前景焦虑”,难以有效开发,文旅康养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产业转型裹足不前。

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分析面临形势,认为必须抢抓“清化收”行动重大机遇,对历史遗留问题下手,向经济转型阵痛开刀,摸清家底,甩掉“包袱”,凝聚民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扫清障碍、蓄势赋能。

用好“七种战术” “清化收”行动强力推进

镇党委、政府统筹用好“七种战术”,强力推动“清化收”行动开展。

01.一个体系压责任

建立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层层压责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党政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四级包联”,法庭、派出所、自然资源所等驻镇站所密切配合的工作矩阵。

02.一张网络造氛围

建立了一张“全公开”发动群众、“立体式”解读政策、“全覆盖”开展培训的宣传网络,通过发布微信公众号、悬挂条幅标语、入户走访、农村“大喇叭”宣传、设立意见箱等方式,既充分动员群众,又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03.一张清单明任务

制定了乡村两级“清化收”任务清单,明确了工作步骤、完成时限和责任人,通过“项目化”包联任务、“清单式”销号管理,促使“清化收”行动压茬推进,保证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04.一套专班解难题

在镇级层面,成立了合同清理、债务化解、增加收入3个专项专班,加强对“清化收”行动的指导协调;

在村级层面,各个行政村成立由包片领导任组长、包村干部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全力解决难题。

05.一项机制抓调度

实行“一日一调度、一事一研判”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定期开展专班调度,对共性问题提出统一处理意见和政策依据,逐村研判合同纠纷和矛盾问题;镇农经人员每日开展业务调度,对各村挂图作战、督促指导,形成了“镇级抓落实、站所抓落地、村级抓落细”的调度机制。

06.一批案例强引领

从不同层面挖掘提炼,形成了党员带头清缴欠款、债权清收相互冲转、土地流转费依法收回、国有资产盘活利用等八大案例,在全镇广泛进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借鉴引领作用。

07.一把尺子促考核

制定了行政村“清化收”工作考核方案,纳入“镇考村”年度考核范围,作为村“两委”干部星级化评定的重要内容,完善了考核机制,形成了以考促效的工作局面。

打好“三大硬仗” “清化收”行动攻坚拔寨

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探索“373”工作法,对症下药,靶向施策,迎难而上,全力攻坚“清化收”行动

“三步发力”清合同

“三查一访”亮家底,采取查会议记录、查会计账簿、查合同文本,走访历任村“两委”干部的“三查一访”方式,全面厘清资产资源、债权债务底数,全部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清仓见底。

“两个聚焦”明方向,经过梳理,全镇248份不规范合同全部为资源资产类合同,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额合同共5份。镇党委、政府明确了“资源资产类合同、大额合同”两个重点,把准了工作方向。

“四种办法”促规范,对于不同重点和类别的合同,针对性采取完善修订、终止撤销、司法诉讼、提级处置4种办法进行清理规范,其中修订完善243份、解除撤销2份、司法处置3份、规范率达100%。5月份,镇政府和5个行政村同鑫基煤业重新签订承包协议书,彻底解决了长达16年、涉及1.34亿元的合同纠纷,为镇村两级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七环相扣”收债权

01.下函对账

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采取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法,逐人逐笔下达对账函,依法依规核对认账。

02.专人清收

组织各村“两委”干部分片包干,对各类债权进行专项清收,共下达书面清缴通知1249份,清缴532.35万元。

03.打包封存

对因“三提五统”和农业税遗留问题产生的221.6万元债权打包封存,不再清缴。特别是张马煤矿和张马铁厂近170万元应收债权由于原因复杂、年代久远被暂时封存。

04.账务调整

对账外应收债权及时调整,对账内在建工程产生的虚拟债权,经县委专项办会同税务部门协商研判,依据政策对相关税费进行免除,有效解决了中村、南河、下峪等行政村遗留工程未开票问题,共调整账务7笔,清收债权1200余万元。

05.冲销冲转

对主体消失、债务人死亡的,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冲销;对村民个人债务,用分红款抵扣;对村民之间的“三角债务”,协商后冲转抵消。全镇共冲销冲转112.3万元。张马村村民欠集体的11.26万元从村民年底应得煤款中分批次扣除。

06.诉前调解

搭建诉调对接平台,率先在中村法庭设立“清化收”工作调解室,由镇法律调解员和法庭工作人员联合办理调解案件47件,共涉及债权421笔,收回债权33笔,账务调整61笔。

07.依法追缴

对有偿还能力拒不偿还的企业,通过法律程序依法清收;对违规使用、侵占集体资金形成的债权,涉及村“两委”干部、难以收回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处理。通过“七环相扣”工作法,全镇共清收债权2863.6万元,清收率75%;共化解债务2601.5万元,化解率51.5%,实现了债权大于债务的阶段性目标。

“三条路径”促增收

01.盘活资源增收

盘活“清”出来的集体非承包耕地、荒山、荒坡等资源,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价、流转交易,增加村集体收入70万元。

02.盘活资产增收

盘活闲置的原中村水泥厂、电影院、供销社等县属企业和镇级企业,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增收65万元,同步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

03.项目造血增收

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项行动,实施煤矿服务、农业产业、新兴产业项目共13个,预计增收100万元。

释放倍增效应 “清化收”行动战果斐然

“清化收”行动,“清”的是资产和合同,“化”的是风险和矛盾,“收”的是公正和民心。这项行动切实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群众想办但没有办成的事情,真正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激活了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01.规范了“三资”管理

建立了内容齐全、数据翔实的农村“三资”台账,做到了底清数明。健全了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为纲,以合同备案、项目管理、差旅补贴、零工使用、会计队伍、财务公开等10个制度配套的“1+10”制度体系,对农村“三资”进行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监督。在全县率先建成镇级标准化、规范化产权交易平台。制定了“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到村任职大学生充实农村会计队伍工作方案,全力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既树牢了规矩意识,又提升了管理水平。

02.化解了矛盾风险

紧盯村企、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三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作用,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有效调解矛盾纠纷67起,成功化解了张马民用煤补偿款、中村乔家小区房屋质量和土地补偿等疑难信访问题9件,“化”出了风正气顺新风尚,“解”出了和谐稳定新局面。

03.解决了民生实事

通过开展“清化收”行动,进一步化解了债务,增加了收入,稳定了预期,镇党委、政府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河坡半岭避让搬迁工程有序推进,东沟马邑沟应急排水工程、木凹小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乔家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及松峪、上峪、南河、蒲泓4村348户燃气入户工程全部完工,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

04.助推了产业发展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中村和九鑫煤业智慧矿山建设进阶升级,煤炭洗选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规范化发展,煤炭深加工转化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展,工业经济发展质效显著增强。

特色农业多点开花。北方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按下规模化发展“快进键”,蒲泓闽源肉牛养殖和下峪裕东兴、上阁蓬兴生猪养殖等农牧产业欣欣向荣,上川灵芝、下川木耳、上峪蜂蜜等特色农副产品逐步入驻县级电商展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康养深度融合。促成历山景区重新开园,成功举办沁水·历山首届云中草原赏花节暨舜帝文化交流研讨会系列活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的共赢!


责任编辑: 张娅萌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