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跃上潮头满目新——武乡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网络编辑 长治 2022-12-18 10:06:21 0 武乡 太行 武乡县

巍巍太行山,滚滚漳河水,沃野千里,一派生机。

寒冬之季,走进武乡老区,最深刻的感受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

漫步大街小巷,一个个提升改造工程让老城区喜换新颜,有特色、有亮点、有温度的高品质城市让百姓脸上写满幸福;

走过农村公路,一处处乡村振兴项目带来高质量发展生机,绿色、低碳、现代化的农村产业让农民朋友看到了新征程的希望;

来到建设工地,一片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让人目不暇接,新工艺、新能源、新品牌助力工业企业迈上更高端的发展之路;

……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广大干部群众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热情更加饱满、斗志更加昂扬、干劲更加充足,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现实。

项目建设点燃新引擎

近日,洪水镇苏峪村人声鼎沸、比肩接踵,伴随着高昂的音乐,启动球被按下,标志着总投资20亿元的永红煤业正式开工建设。

眼下,热火朝天、塔吊林立的建设场面在武乡县遍地开花,轰轰烈烈的重点项目建设热潮处处可见。

产业兴则百业兴。武乡县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打响叫亮“绿字号”,一个个“含新量”高的项目,为奋力谱写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强劲新动力。

提升“老字号”,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王家峪、阳辿煤矿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完成,东庄煤矿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开工建设,8座洗煤企业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永红煤业120万吨矿井建设项目9月份开工……武乡县认真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安全、高效”八字要求,实施传统产业能效对标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壮大“新字号”,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延链补链强链。蟠龙镇红龙山100MW光伏发电、韩北镇100MW农光储一体化、武乡县100MW光伏储能一体化综合能源等4个项目年底并网发电,4个煤层气区块增储70亿立方米,华新蓝焰、昔阳丰汇两个煤层气区块实现量产,鼎锟高科年产250万件电动车轮毂及年产10万套镁合金车架项目正式试生产,山水水泥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太湖豆制品厂项目年底建成投运。

开发“原字号”,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红色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巩固提升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依托,实施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项目;持续推进王家峪“1+4”、砖壁“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太行红色产学研基地、太行假日国际酒店主体完工,滨湖山庄年内投入使用,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全县上下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以赴谋项目、抓产业、促发展,奋力推动项目建设上台阶、见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正在形成。

乡村振兴打造新标杆

这是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

蟠龙镇“菊花小镇”打造30公里菊花彩虹路、400余亩万寿菊花海“网红打卡地”,集观光游、养生游、研学游于一体的菊花之乡初具规模。

贾豁乡强化农业“特”“优”战略,“双十万”示范区试点创建日趋成熟。

故城镇万亩农田放进“托管班”,农民当起“甩手掌柜”,集体经济蹚出发展“新路子”。

武乡小米、武乡梅杏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乡村道路路面改造提质、巩固深化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成果,全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放眼老区大地,处处都在诠释着“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武乡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扭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徐徐铺陈。

以产业振兴兴农富民。全面铺开“双十万”示范村建设,26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全面推广故城镇“农业生产托管”试点,托管服务达11.2万亩,释放农村劳动力1.2万余人;建设4万亩有机旱作谷子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2 个、特色产业村66个;成功申报山西(武乡)小米省级乡村e镇,培育电商企业23家。

以生态振兴厚植绿色。高标准打造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打造42个改厕示范村,探索档案电子化、检修高效化、服务一体化机制;全面推进森林村庄建设,栽种适宜树种300余万株;升级改造农村道路107.2公里,新增纯电动公交车40辆,实现城乡公交全免费。

以组织振兴强基固本。规范村规民约,传承家风家训,积极组织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和“爱村日”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洁净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有效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多年的实践证明,武乡走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群众的“钱袋子”更加殷实。

文旅融合树立新形象

红色是武乡的底色,也是武乡的特色。

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积淀了武乡宝贵的历史财富。将这些资源“活”起来,进而转化为革命老区发展新动能,这一直都是全县人民努力的方向。

为此,武乡动作不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列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八路军烈士陵园等14处遗址列入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入选全国革命文化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深化与山西文旅集团合作,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成功上演;大型原创红色歌剧《红肚兜》成功上演,武乡大众秧歌剧团重组成立;成功举办第十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第四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赛、红色记忆欢乐跑等活动,老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让这座镌刻着厚重红色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

武乡县围绕“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这条主线,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旅游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依托,实施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项目,创建国家红色旅游5A级景区;持续推进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核心的“1+4”、以砖壁旧址为核心的“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全面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在关河水库打造独具特色的“武乡院子”,抓好高品质酒店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武乡文旅产业在发展中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正以开放的姿态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希望在望,未来已来。21万老区儿女将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changzhi/40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